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2)甲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记录的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若要比较准确的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       组实验数据。
组别
摆球材料
摆长
最大摆角
全振动次数/次
1

0.40
15°
20
2

1.00

50
3

0.40
15°
10
4

1.00

50
(3)乙同学选择了合理的实验装置后,测量出几组不同摆长和周期的数值,画出如图图象中的实线OM,并算出图线的斜率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

(4)丙同学也进行了与乙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才发现自己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当时做出的图象应该是
 
A.虚线①,不平行OM          B.虚线②,平行OM
C.虚线③,平行OM            D.虚线④,不平行OM
(5)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实验精度的是________.
A.选细线做为摆线;
B.单摆摆动时保持摆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C.拴好摆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时测量摆长;
D.计时起止时刻,选在最大摆角处。
(1)0.97 (2)2 (3)4π2/k (4)B (5)A、B、C(每空2分)

试题分析:学生对于游标卡尺的读数一直是读不准,或原理记不清,或与螺旋测微器原理弄混。
(1)从游标上看出,这是十分度的游标卡尺,读出摆球的直径为0.97cm;(2)单摆的摆角要小于5°,摆球要体积小,质量大的小球,所以选择第2组数据;(3)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得,所以在图象中的斜率,所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4)由于忘加了摆球的半径,由图象分析,可用特值法处理,既当摆长为零时,由于忘加了半径,所以周期并不为零,选择①②,又因为斜率并没有改变,所以选择②,故答案为B;或者由,在中,当l=0时,,斜率不变所以选择B;(5)按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要求选择A、B、C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处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m2g/2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a-F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3)写出本实验设计的最大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4分)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度表示2 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3)若把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a、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  
为_______N。
b、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
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将下列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选取一条纸带,在这条纸带上选定计数点.
B.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用附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C.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D.量出从首点到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并算出各计数点的即时速度.
E.比较△EK和△EP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近似相等.
F.在重锤上夹持一纸带,并将它从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下面穿过限位孔,手持纸带保持竖直方向,接通电源后,松手让重锤牵引纸带下落,得到打点的纸带.
G.计算各计数点的动能增加量△EK和势能减小量△EP
正确顺序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  J(取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明在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设小车及车中的砝码的总质量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1)在做该实验时,小明将砂及砂桶的重力视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他这样认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做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砂及砂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求出
(3)若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操作不当.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力的合成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C.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两细绳必须等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 = 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①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N/m2
②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它的长度和直径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③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做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      N/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