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MN是斜槽,N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平均位置P;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平均位置E、F.
①若A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B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C
C

A.m1>m2  r1>r2              B.m1>m2  r1<r2
C.m1>m2  r1=r2               D.m1<m2  r1=r2
②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
A、C
A、C

A.刻度尺       B.打点计时器      C.天平       D.秒表
③A球每次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滚下,这是使
A球每次到槽口时有相同的速度
A球每次到槽口时有相同的速度

④设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m1?OP=m1?OE+m2?OF
m1?OP=m1?OE+m2?OF
分析:①为了保证碰撞前后使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不变,故必须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②先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判断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落地点,再求出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速度,根据动量的公式列出表达式,代入数据看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相等,根据表达式确定需要测量的量,然后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③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到达斜槽末端时的速度相等.
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
解答:解:①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0=m1v1+m2v2
在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
m1v02=
1
2
m1v12+
1
2
m2v22
解得:v1=
m1-m2
m1+m2
v0,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1-m2>0,
要使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两球的半径应相等,r1=r2
②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位置,E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F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
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1=
OP
t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2=
OE
t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3=
OF
t

若m1v1=m2v3+m1v2,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带入数据得:m1?OP=m1?OE+m2?OF,实验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物体的水平位移,因此需要的用天平测小球质量,用刻度尺测小球的水平位移,故选AC;
③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到达斜槽末端时的速度相等;
④由②可知,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1?OP=m1?OE+m2?OF.
故答案为:①C;②AC;③A球每次到槽口时有相同的速度;④m1?OP=m1?OE+m2?OF.
点评:本题是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平抛时间相等,用水平位移代替初速度,这样将不便验证的方程变成容易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的实验方案,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必要措施是:
a.
平衡摩擦力
平衡摩擦力

b.
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
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

②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为得到一条轨迹,需多次释放小球,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
相同
相同
 (填“相同”或“任意”);释放时小球初速度
为零
为零
(填“为零”或“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南通一模)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在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时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U称为反向截止电压.根据反向截止电压,可以计算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现分别用频率为ν1和ν2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的反向截止电压分别为Ul和U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图1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0.796
0.796
mm.
(2)图2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
1.094
1.094
cm.

(3)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池外,提供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请按图所示的电路,将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如图是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的I-U 图线,则由图线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1=
1.5
1.5
V,内阻为r1=
0.2
0.2
Ω.
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手电筒里的两节干电池用久了以后,灯泡发红光,这是我们常说的“电池没电了”.有人为了“节约”,在手电筒里装一节新电池和一节旧电池搭配使用.已知新电池的电动势E1=1.5V、内阻r1=0.2Ω;旧电池的电动势E2=1.5V;内阻r2=6.8Ω;小灯泡上标有“3V 3W”,且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则手电筒工作时电路中旧电池提供的电功率为
0.45
0.45
W,它本身消耗的电功率
0.612
0.612
W.(已知两电池串联的总电动势等于两电池的电动势之和).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新旧电池搭配使用的做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