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次蹦极时,跳跃者站在悬崖的平台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仿若掉入无底洞,整个心脏皆跳出,约5s时突然往上反弹,反复持续4~5次,定神一看,自己已安全悬挂于半空中。在人从跳出到静止的过程中(

A. 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 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减少了

C. 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D. 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形式的能也可自发地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解析】

A. 人在蹦极过程中橡皮条的弹力对人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

BC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内能)。因为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其他形式的能不会自发地转化为机械能,BD错误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导体直导轨OMPN平行且OMx轴重合,两导轨间距为d,两导轨间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沿y轴方向的宽度按yd的规律分布,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内,内、外圆环与两导轨接触良好,与两导轨接触良好的导体棒从OP开始始终垂直导轨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规定内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时,ab间的电压uab为正,下列uabx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中B为电源,电动势,内阻不计.固定电阻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两极板的间距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c构成,它可绕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时,的阻值分别为.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电子质量.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计算结果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甲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s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试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06s).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透明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汽,用橡皮塞把瓶口封住,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然后瓶塞会突然跳出,此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快速向瓶内打入气体的过程,气体状态变化是等容变化

B. 快速向瓶内打入气体时,瓶内水蒸汽分子密度保持不变

C. 瓶塞突然跳出瞬间气体对外做功,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 瓶内瞬间形成的白雾是悬浮在气体中的小水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木间动摩擦因数大致在0.3左右,现测量实验室中某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1)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

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0123456,分别测出0点到各点的距离d1d2d3d4d5d6.己知打点周期T,求得各点木块运动速度vi,其中第4点木块的速度v4=__________;取0点时刻为零时刻,作v-t图得到木块加速度为a,己知木块的质量M、钩码的质量m及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关于上述实验操作过程:长木板必须保持__________(选填倾斜、水平);钩码质量__________(必须、不必)远小于木块质量.

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μ则量值偏大,请列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把刻度尺,己知悬挂重物和木块质量分别是m=0.3kgM=0.5kg,而当地重力加速度g未知,某同学用图丙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细线跨过水平长木板左端定滑轮一端悬挂重物,另一端连接静止在水平长木板上A点的木块,悬挂重物离地高度 h.释放木块、重物开始运动,重物着地后不再反弹,木块最终停在B点,刻度尺测量AB 间距离为s,保持木块释放点位置不变,多次改变重物下落高度h,测得对应s,作s-h图如图丁,图线斜率为k=1.5,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地面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估算

(1)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

(2)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t=1.1s时刻,质点P出现第三次波峰,试求质点Q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抛石机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武器。如图为某学习小组设计的抛石机模型,直杆可绕水平轴O转动,其长臂的长度L=2m,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7°;将质量为m=10. 0kg的石块装在长臂末端的口袋中,对短臂施力,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被卡住立即停止转动,石块在最高点被水平抛出。已知石块落地位置与抛出位置间的水平距离为12m,不计空气阻力,取g=9. 8m/s2sin37°=0. 6cos37°=0. 80。求:

1)石块水平飞出时速度的大小

2)抛石机对石块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4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正式公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如图),引起了人们探索太空的极大热情。星球表面的物体脱离星球束缚能达到无穷远的最小速度称为该星球的逃逸速度,可表示为v=,其中M表示星球质量,R表示星球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量。如果某天体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c,说明即便是光也不能摆脱其束缚,这种天体称为黑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某天体最后演变成黑洞时质量为,其最大半径为

B. 若某天体最后演变成黑洞时质量为,其最大半径为为

C. 若某黑洞的平均密度为,其最小半径为

D. 若某黑洞的平均密度为,其最小半径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