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①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
 
mm.
②为使周期测量精确,计时起点应从摆球经过
 
开始.
③某同学在计时时,错将摆球完成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则他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④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如图2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0,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
d2
2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cm.
②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t100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获得如下数据
摆长L/m0.40.50.60.81.2
周期T2/s21.62.22.43.24.8
(1)利用上述数据,作出L-T2图象.
(2)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2
(3)取T2=4.0s2时,求此时摆长L′=
 
m.(计算时取π2=9.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没有测摆球的直径,先用直尺测出悬点到球底的距离L1,测出相应的周期T1,再将L1改变为L2,又测出相应的周期T2,则测出的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完成了以下体验,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着他们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1)实验中,供选用的器材如下,为使实验误差小,已经选择了ADGH,还缺少的器材有
 

A.带夹子的铁架台  
B.带小孔的实心木球
C.带小孔的实心钢球  
D.秒表
E.长约1m的细线   
F.长约10cm的细线 
G.毫米刻度尺    
H.游标卡尺   
I.天平
(2)测量单摆周期时,为了减少误差,应取摆球运动到
 
(填“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做为计时起点.
(3)某次用秒表记下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1所示,示数为
 
s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
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若上面计算出的g值偏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双选)
A.摆球质量太大了                   B.量摆长时从悬点量到球的最下端
C.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除了细线.摆球.铁架台.铁夹.米尺之外,必需的仪器还有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当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1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
 
毫米.比较合适的摆长应选
 
cm(选填:80cm.30cm.10cm)
(3)如表是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0.50.60.81.1
周期T2/s22.02.43.24.8
(a)利用上面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L-T2图象.
(b)根据图象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半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a=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
t30
得出周期
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测出重力加速度g
(1)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有几项(写出三项即可),应该如何操作?
 
 
 

(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3)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