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但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第一个在实验室比较准确测定引力常量G值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第谷C.开普勒D.卡文迪许

【答案】D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可知,第一个在实验室比较准确测定引力常量G值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

A. 哥白尼,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第谷,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开普勒,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卡文迪许,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

A.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的运动

C. 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 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甲在前做初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运动范围不受限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2a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B. a2a1,两物体一定不会相遇

C. v2v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D. v2v1,两物体一定会不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 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筋,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 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筋。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筋的要求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筋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筋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若用 F 表示两个分力 F1 、 F2 的合力,用 F 表示 F1 的 F2 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kg、长度L=3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7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06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m=05,求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Δt.(sin370=06cos370=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某滑块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A.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B. 该交流电的有效值为14.14A

C. 该交流电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20sin(0.02t)A

D. 在t=时刻,该交流的大小与其有效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吸收了340J的热量,并对外做功120J.若该气体由状态a沿adc变化到状态c时,对外做功40J,则这一过程中气体______(填吸收放出”)________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4分)今年国庆大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给自驾游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道上可以不停车拿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t=6m/s,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0=30m/s,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4m/s2。试问:

(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2=6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