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7?上海模拟)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刻度尺量出悬点到小球的距离96.60cm,已量得小球直径是5.26cm,某同学为减少实验误差,对同一摆长的单摆进行3次周期测量,每次是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记录通过最低点的次数,一直数到计时终止,结果如下表:
1 2 3
数的次数 61 71 81
时间(s) 60.40 70.60 79.80
这个单摆振动周期的测定值是
2.01
2.01
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是
9.70
9.70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若测得的g值比实际值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BC
BC

(A)摆球的质量过大           (B)秒表走时比标准钟慢
(C)将振动次数n错记为(n+1)(D)测摆长时未计入摆球的半径.
分析:(1)每次都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以后每两次通过平衡位置,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确定全振动的次数,求出周期.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求解当地重力加速度.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然后分析实验误差.
解答:解:(1)根据题意与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第1次,次数n1=61,全振动的次数为N1=
61-1
2
=30次,
周期T1=
60.40
30
s=2.01s,同理可求出,T2=2.00s,T3=2.02s,周期的平均值为T=
1
3
(T1+T2+T3)=2.01s;
摆长L=96.60cm+
1
2
×5.26cm=0.9923m,
由T=2π
L
g
得:g=
4π2L
T2

代入数据,解得:g≈9.70m/s2
(2)周期T=
t
n
,单摆摆长L=l+
d
2
,由T=2π
L
g
得:g=
4π2L
T2
=
4π2n2(l+
d
2
)
t2

A、由表达式可知,g与摆球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秒表走时比标准钟慢,t偏小,故g偏大,故B正确;
C、将振动次数n错记为(n+1),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正确;
D、测摆长时未计入摆球的半径,g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1)2.01;9.70;(2)BC.
点评:本题关键要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不能把一次测量结果作为周期,误差将较大.
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实验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上海模拟)如图所示,三个台阶每个台阶高h=0.225米,宽s=0.3米.小球在平台AB上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滑出,要使小球正好落在第2个平台CD上,不计空气阻力,求初速v0范围.某同学计算如下:(g取10m/s2
根据平抛规律
2h=
1
2
gt2;t=2
h
g
=2
0.225
10
=0.3秒
到达D点小球的初速     vOD=2s/t=2×0.3/0.3=2m/s
到达C点小球的初速     vOC=s/t=0.3/0.3=1m/s
所以落到台阶CD小球的初速范围是   1m/s<v0<2m/s
以上求解过程是否有问题,若有,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上海模拟)在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检验力矩盘的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的方法是
轻轻转动圆盘看圆盘是否能在任何位置平衡
轻轻转动圆盘看圆盘是否能在任何位置平衡
,若发现质量为m,半径为R的力矩盘的重心C不在盘心,且重心C与盘心O的距离为r,则可以通过在
A
A
(选填“A”或“B”)位置粘适量橡皮泥的方法来调整,所需橡皮泥的质量△m=
mr
R
mr
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上海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上海模拟)下列给出的这些图象(v指速度,t指时间)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