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两根重杆OA和AB,由铰链连接,并用铰链悬挂在天花板上,B位于O的正下方,若在B端分别施加图示方向的力F1、F2、F3和F4,则其中可能使两杆保持静止的是(     )
A.F1B.F2C.F3D.F4
D

试题分析:以OA、AB整体为研究对象,因绕O点转动力矩平衡,重力的力矩使整体绕O点顺时针转动,而F2、F3也使整体顺时针转动,不满足力矩平衡故B、C错误,而F1、F4满足整体力矩平衡;再以AB杆为研究对象,绕A点转动力矩应平衡,如图:

而F1不满足力矩平衡,F4满足,故A错误,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
(1)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______.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这一实验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1)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
D.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于计算合力
(2)如图所示,用A,B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D端(E端固定),当把D端拉到O处时,α+β=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变小时,要使D端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
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保证用一把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读数与两把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的读数之和相等.
B.图示两个分力与合力时,不同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度
C.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尽量大些可减小实验误差
D.用二把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使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同一位置O,这时只要记录两把弹簧秤的示数就可以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中必须要注意(  )
A.每次把橡皮条尽可能拉长
B.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倾角为37°,质量不计的支架ABCD的D端有一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的光滑定滑轮,A点处有一固定转轴,CA⊥AB,DC=CA=0.3m。质量m=lkg的物体置于支架的B端,并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绳另一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BD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物体与B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为保证支架不绕A点转动,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m。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取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钩码,木棒处于平衡状态。如在木棒的AC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平衡可能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D.仍能保持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ABC为质量均匀的等边直角曲尺,质量为2M,C端由铰链与墙相连,摩擦不计,当BC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时,加在A端的最小外力为          。方向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L型轻杆通过铰链O与地面连接,OA=AB=6m,作用于B点的竖直向上拉力F能保证杆AB始终水平.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足够大的速度在杆上从A点处向右运动,物体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离开A点的距离成反比,即μ=
1
x

求:(1)当x=2m时,拉力F的大小;
(2)当x=2m时,铰链O给杆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