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C

【解析】

A. 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A正确;

B.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t,a与速度变化量以及时间无关,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B正确;

C. 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法,故C错误;

D. 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画出v-t图像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 。(用v1gt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cm)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t(s)

0.069

0.119

0.159

0.195

0.226

0.255

v(m/s)

1.45

1.68

1.89

2.05

2.21

2.35

请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像。

3)根据v-t图像,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

的距离约为 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直角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顶端固定有一轻质定滑轮,轻质弹簧和轻质细绳相连,一端接质量为m2的物块B,物块B放在地面上且使滑轮和物块间的细绳竖直,一端连接质量为m1的物块A,物块A放在光滑斜面上的P点保持静止,弹簧和斜面平行,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不计定滑轮、细绳、弹簧的质量,不计斜面、滑轮的摩擦,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P点到斜面底端的距离足够长。现将物块A缓慢斜向上移动,直到弹簧刚恢复原长时的位置,并由静止释放物块A,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速度即变为零,求:

【1】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加速度;

【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块A最大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打点周期为0.02s的打点计时器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四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

(1)时间间隔T_____(填“A“B”);

A.0.02s B.0.10s

(2)纸带OC段表示物块做_____(填“A“B”)运动

A.加速 B.匀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以下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_____

(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

(3)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设计方案为:用三根相同的橡皮条、四个图钉、一把直尺和一支铅笔、三张白纸、平木板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实验的五个主要步骤如下,请你补充完该研究小组的实验步骤:①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都栓在一个图钉0上,将这三根橡皮条的另一端分别栓上图钉A、B、C,注意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木板上。②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自由长度L0,注意从图钉脚之间测起.

③将拴有适当张开橡皮条的图钉AB适当张开钉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条,使三根橡皮条互成角度拉伸,待结点处的图钉O静止时,钉下C图钉,记录图钉O的位置并记录__________

④测__________,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L1L0x2L2L0x3L3L0.

⑤将x1x2x3按一定比例图示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对角线OC,比较OCOC的长度(x3的长度)及方向,若相等,且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目的,若OCOC有一微小夹角θ,则有误差(如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长度不同的两根轻绳L1L2,一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另一端悬于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12,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L1、L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L1、L2的拉力大小之比为13

B. 小球m1、m2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16

C. 小球m1、m2运动的周期之比为21

D. 小球m1、m2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 s,随后向后运动

B. 0~6 s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 s

C. 4 s末乙在甲前面2m

D.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末和6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一宇宙速度叫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叫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面,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倍。宇宙中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也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小的黑洞,其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1.0×1010m/s2,(已知光速c=3×108m/s,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则该黑洞的半径约为(

A. 212km B. 4.5×103km

C. 9.0×103km D. 1.65×103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A、B为两个相同的环形线圈,共轴并靠近放置。若A线圈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流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t2时间内B线圈电流方向与A线圈内电流方向相反

B. t1t3时间内B线圈电流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C. t1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最大

D. t2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