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为测定电流表内电阻Rg,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

A.电流表(量程0100μA

B.标准伏特表(量程05V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Ω

E.电源(电动势2V

F.电源(电动势6V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额定电流1.5A),还有若干开关和导线。

1)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_____,可变电阻R2应选用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开关K1

b.合上开关K2

c.观察R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按实验的合理顺序为:_____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为_____Ω

4)如果再给出:H.电源(电动势8V);I.电源(电动势12V),电源应选择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某同学认为步骤e中不需要保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这一条件,也可测得的电流表内阻Rg,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可行。_____

【答案】D C F cadbef 600 H 可行

【解析】

1)该实验是半偏电流法测电流表的内阻。K2闭合前后的两次电路,如果干路电流变化不大,那么就可以认为,K2闭合后,电流表半偏时,电流表和电阻箱R2所分的电流各占一半,又因为二者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自然就可以推出电流表的内阻和电阻箱R2的阻值相等。要保证两次实验干路的电流变化不大,就需要保证两次实验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在给电流表并联上一个电阻箱后导致的电阻变化,对整个电路影响不大。要达到这个效果,R1就需要选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可以是电阻箱,也可以是滑变,也可以是电位器,但阻值要尽可能地大,经此分析,R1应选用D

该实验要通过可变电阻R2阻值来间接反映出电流表的内阻值,因此可变电阻R2的选取原则是:能读数且尽量和电流表的内阻在同一数量级上。经此分析,可变电阻R2应选用C

R1是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电流表满偏的前提下,那么电源电动势相对地就要大一些的,但不是越大越好,大了烧表也不行。初步分析电源可选用F,其实可以估算一下电动势大概的最大值,即: 电源应选F

2)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步骤为:实验前,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合上开关K1;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保持R1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K2;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记下R2的阻值。我们就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值就是R2的阻值。因此答案为:cadbef

3)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就等于电阻箱R2的阻值,即600Ω

4)由(1)中的分析可知,在不烧表的前提下,电源要尽可能地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因为估算出的电源电动势的最大值大约是10V,所以,该题答案为H

5)该同学的判断可行。只需保证步骤abcd不变。例如在步骤e中,可以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记下此时R2的阻值,根据并联电路反比分流原则,计算出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同样可以测得电流表的内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MN为水平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板间距为L,两板间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势差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两板中点垂直于正交的电、磁场水平射入,沿直线通过金属板,并沿与ab垂直的方向由d点进入如图所示的区域(忽略电磁场的边缘效应)。直线边界aba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沿abac向下区域足够大,不计粒子重力,,求:

(1)粒子射入金属板的速度大小;

(2)若bac区域仅存在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罗要使粒子不从ac边界射出,设最小磁感应强度为B 1;若bac区域内仅存在平行纸面且平行ab方向向下的匀强电场,要使粒子不从ac边射出,设最小电场强度为E1.求B1E1的比值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方气温偏低,经常存在冰冻现象。某校方同学和阳同学(校服材质一样)先后从倾斜坡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最终两人停在水平冰面上,如图所示(两人均可视为质点,且不计人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根据上述信息,不能确定方、阳两人(

A. 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相等

B. 最终两人停在水平冰面上同一位置

C. 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D. 运动的时间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字型金属框架截面图,上下为两水平且足够长平行金属板,通过左侧长度为L1m的金属板连接。空间中有垂直纸面向里场强大小B0.2T的匀强磁场,金属框架在外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01m/s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框架内O处有一质量为m0.1kg、带正电q1C的小球。若以某一速度水平向右飞出时,则沿图中虚线做直线运动;若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则小球的运动轨迹沿如图曲线(实线)所示,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P的曲率半径(曲线上过P点及紧邻P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的半径叫做该点的曲率半径)为P点到O点竖直高度h2倍,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球沿图中虚线做直线运动速度v大小

2)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后轨迹最低点PO点竖直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K为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1,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为I1,则:

A. 保持U1P的位置不变,Ka合到b时,I1将增大

B. 保持U1P的位置不变,Kb合到a时,R消耗的功率减小

C. 保持U1不变,K合在a处,使P上滑,I1将增大

D. 保持P的位置不变,K合在a处,若U1增大,I1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条间距l=1m的光滑金属导轨制成倾角37°的斜面和水平面,上端用阻值为R=4Ω的电阻连接。在斜面导轨区域和水平导轨区域内分别有垂直于斜面和水平面的匀强磁场B1 B2,且B1=B2=0.5Tabcd是质量均为m=0.1kg、电阻均为r=4Ω的两根金属棒,ab置于斜面导轨上,cd置于水平导轨上,均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t=0时刻起,cd棒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水平向右运动(cd棒始终在水平导轨上运动),ab棒受到F0.60.2tN)沿斜面向上的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导轨的电阻,试求:

(1)流过ab棒的电流强度Iab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

(2)分析并说明cd棒在磁场B2中做何种运动;

(3)t=0时刻起,1s内通过cd棒的电量q

(4)若前2.5s内作用在cd棒上外力做功为W=46.8J,则这段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R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电路。请完成下列实验相关内容:

(1)为粗测金属丝的总电阻值,该同学用如图b所示的多用电表在连接好的电路上进行测量:

①机械调零后将选择开关拨到“×1Ω”挡;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红表笔接在P,黑表笔接在Q,多用电表指针指示如图c,则金属丝总电阻值____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d所示,则金属丝直径d= _______mm

(3)闭合开关S,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改变并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在R-L图线上描点连线作出RL的图线如图e

(4)根据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R-L图线,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竖直平面内有abc三个点,b点在a点正下方,bc连线水平。现准备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从a点以初动能Ek0抛出。第一次,不加电场,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经过c点时,小球动能为5Ek0;第二次,加一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场强大小为的匀强电场,沿某一方向抛出小球,小球经过c点时的动能为13Ek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加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左

B.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C. 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D. ac间的电势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江苏卷)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q、质量不同的离子飘入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这些离子经过加速后通过狭缝O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底片上,已知放置底片区域已知放置底片的区域MN =LOM =L。某次测量发现MN中左侧2/3区域MQ损坏检测不到离子但右侧1/3区域QN仍能正常检测到离子在适当调节加速电压后原本打在MQ的离子即可在QN检测到

(1)求原本打在MN中点P的离子质量m

(2)为使原本打在P的离子能打在QN区域,求加速电压U的调节范围;

(3)为了在QN区域将原本打在MQ区域的所有离子检测完整求需要调节U的最少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