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科技著作实现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物种起源》

C. 《人类的起源》

D.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答案】A

【解析】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它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总结,故选A;B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当木板速度为5m/s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2,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3,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求:

1物块刚放到木板上后,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速度;

3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木板在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

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C.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一质量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 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末滑块的加速度为

B. 滑块在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

C.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后按图中12所示电路测同一未知电阻阻值Rx,已知两电路的路端电压恒定不变,若按图1所示电路测得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2mA,那么按图2所示电路测得的结果应有

A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2mA

B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小于2mA

C电压表示数小于6V,电流表示数小于2mA

D电压表示数小于6V,电流表示数大于2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 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 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 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

D.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同时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有一带正电的小球,质量,电荷量,正以速度v在图示的竖直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经过P点时撤掉磁场不考虑磁场消失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取,求:

1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从撤掉磁场到小球再次穿过P点所在的这条电场线经历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定值电阻R的阻值也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

D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