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了一些数据,其中的一组数据如下所示.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时,将摆线平放,如图(A)所示,刻度尺读数是
 
cm,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卡尺游标位置如图(B)所示,可知摆球直径是
 
cm,

(2)该同学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所示读数为
 
s.单摆的周期是
 
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 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D所示,T2与L的关系式T2=
 
,再由图象可求出g=
 


(4)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未挂小球就测量绳长,然后与小球半径相加作为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记为30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mm.
(2)某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得g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A.把摆线长与小球直径之和做为摆长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没有测摆球的直径,先用直尺测出悬点到球底的距离L1,测出相应的周期T1,再将L1改变为L2,又测出相应的周期T2,则测出的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除了细线.摆球.铁架台.铁夹.米尺之外,必需的仪器还有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当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1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
 
毫米.比较合适的摆长应选
 
cm(选填:80cm.30cm.10cm)
(3)如表是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0.50.60.81.1
周期T2/s22.02.43.24.8
(a)利用上面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L-T2图象.
(b)根据图象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半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表格如下:
L(m)0.50.80.91.01.2
T(s)1.421.791.902.002.20
T2(s22.023.203.614.004.84
(1)以 T2为横坐标,L为纵坐标,做出L-T2图象    
(2)根据图象求重力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a=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
t30
得出周期
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测出重力加速度g
(1)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有几项(写出三项即可),应该如何操作?
 
 
 

(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3)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下面所给的器材中,选用哪些器材较好,请把所选用器材前的字母依次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30cm左右的细线;   B.长1m左右的细线;   C.直径2cm的铝球;
D.直径2cm的铅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H.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所选器材为:
 

(2)实验时对摆线偏开竖直线的偏角要求是:
 

(3)在实验中用刻度尺量得悬点到小球连接点的距离为97.61cm,用卡尺量得小球直径是4.78cm,测量周期有3次,每次是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把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0次,接着一直数到计时终止.结果如下表.(π2=9.86)
123
数的次数608070
时间(s)60.6080.0069.30
这个单摆周期的测定值是
 
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是
 
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①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mm.
②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l0,示数如图乙所示,l0=
 
cm

(2)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然后使单摆保持静止,得到如图丁所示的F-t图象.那么:
①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d、l0、t0表示).
②设摆球在最低点时Ep=0,已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单摆的周期用T表示,那么测得此单摆摆动时的机械能E的表达式是
 

A.
(F1-F3)gT2
2π2
B.
(F1-F3)gT2
8π2
C.
(F3-F2)gT2
6π2
D.
(F3-F2)gT2
4π2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C.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D.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50
3
m/s
C、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m
D、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s回到平衡位置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30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