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分)用双缝于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采用双缝干涉仪,它包括以下元件:

A.白炽灯        B.单缝屏        C.光屏

D.双缝屏        E.遮光筒       F.滤光片

(其中双缝屏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

①把以上元件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请用元件前英文字母表示):

A                 (A已写好).

②正确调节后,在屏上观察到红光的干涉条纹,用测量头测出10条红亮纹间的距离为a,改用绿色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用测量头测出10条绿亮纹间的距离为b,则一定有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1分)有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现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这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若已测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还需要测出它的电阻值Rx。

①若已知这段导体的电阻约为30,要尽量精确的测量其电阻值,并且要求测量的示数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除了需要导线、开关以外,在以下各选器材中应选用的是           。(只填写字母代号)

A.电池(电动势14 V、内阻可忽略不计) 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

C.电流表(量程0~10m A,内阻约12) 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3 k

E.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15 k)   F.滑动变阻器(0~10,允许最人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0~500 ,允许最大电流0.5 A)

②在方框中画出测这段导体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③根据测量数据画出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发现MN段明显向上弯曲。若实验的操作、读数、记录、描点和绘图等过程均正确无误,则出现这一弯曲现象的主要可能原因是

                                                                        

 

 (1).①FBDEC  (4分)    ②大于(4分)

(2).①ABEF       (4分)

     ②如图所示   (4分)

     ③随着导体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

     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   (3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四川)Ⅰ.图1中为“双棱镜千涉”实验装置,其中s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 sl和s2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l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己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千涉”测量光源s 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s1与s2间的距离
s1与s2间的距离
s1(或s2)与光屏间的距离
s1(或s2)与光屏间的距离
干涉条纹间距
干涉条纹间距

Ⅱ.图2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l 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己知E=1.50V,l=12.0cm,g=9.80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 1.00 1.50 3.00 4.50 6.00 7.50
U(V) 0.108 0.154 0.290 0.446 0.608 0.740

①在图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②m-U 直线的斜率为
10.0
10.0
kg/V;
③弹黄的劲度系数k=
1.23×103
1.23×103
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四川 题型:问答题

Ⅰ.图1中为“双棱镜千涉”实验装置,其中s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 sl和s2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l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己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千涉”测量光源s 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Ⅱ.图2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
精英家教网
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l 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精英家教网

(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己知E=1.50V,l=12.0cm,g=9.80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 1.00 1.50 3.00 4.50 6.00 7.50
U(V) 0.108 0.154 0.290 0.446 0.608 0.740

精英家教网

①在图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②m-U 直线的斜率为______kg/V;
③弹黄的劲度系数k=______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延考区)(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Ⅰ.图1中为“双棱镜千涉”实验装置,其中s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 sl和s2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l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己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千涉”测量光源s 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Ⅱ.图2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l 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己知E=1.50V,l=12.0cm,g=9.80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1.001.503.004.506.007.50
U(V)0.1080.1540.2900.4460.6080.740

①在图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②m-U 直线的斜率为______kg/V;
③弹黄的劲度系数k=______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4月月考 题型:实验题

 (1)(8分)用双缝于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采用双缝干涉仪,它包括以下元件:

A.白炽灯         B.单缝屏        C.光屏

D.双缝屏         E.遮光筒       F.滤光片

(其中双缝屏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

①把以上元件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请用元件前英文字母表示):

A                  (A已写好).

②正确调节后,在屏上观察到红光的干涉条纹,用测量头测出10条红亮纹间的距离为a,改用绿色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用测量头测出10条绿亮纹间的距离为b,则一定有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1分)有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现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这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若已测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还需要测出它的电阻值Rx。

①若已知这段导体的电阻约为30,要尽量精确的测量其电阻值,并且要求测量的示数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除了需要导线、开关以外,在以下各选器材中应选用的是           。(只填写字母代号)

A.电池(电动势14 V、内阻可忽略不计)  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

C.电流表(量程0~10m A,内阻约12) 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3 k

E.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15 k)   F.滑动变阻器(0~10,允许最人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0~500 ,允许最大电流0.5 A)

②在方框中画出测这段导体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③根据测量数据画出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发现MN段明显向上弯曲。若实验的操作、读数、记录、描点和绘图等过程均正确无误,则出现这一弯曲现象的主要可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