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230  3238  3244  3248  3254  3256  3260  3266  3268  3274  3280  3284  3286  3290  3296  3298  3304  3308  3310  3314  3316  3320  3322  3324  3325  3326  3328  3329  3330  3332  3334  3338  3340  3344  3346  3350  3356  3358  3364  3368  3370  3374  3380  3386  3388  3394  3398  3400  3406  3410  3416  3424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质点所受的合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l、t2、t3和t4各时刻中


  1. A.
    t1时刻质点速度最大
  2. B.
    t2时刻质点速度最大
  3. C.
    t3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4. D.
    t2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用力F把铁块压在竖直墙上,此时重力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1. A.
    μF
  2. B.
    μF+G
  3. C.
    G
  4. D.
    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一个弹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且F1>F2则弹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________,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个长方形板被锯成如图所示的A、B、C三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B的质量为1kg,C的质量为2kg.现在以10N的水平力F沿C板的对称轴方向推C,使A、B、C保持相对静止沿F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C对A的摩擦力大小是


  1. A.
    10N
  2. B.
    2.17N
  3. C.
    2.5N
  4. D.
    1.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①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应稍长一些
B.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中,需要秤出痱子粉的质量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由v=gt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
②如左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至少举出两处)
错误1________
错误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媒体报道,一位四岁儿童从高层塔楼坠下被过路青年接住,幸免于难.假设儿童跌落处距地面高度h=45m,其下落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过路青年的位置与儿童落地点距离L=20m,他从发现下落儿童到开始跑动所需反应时间为t=0.2s,跑动过程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ν=10m/s.则该青年必须在儿童下落多高之前发现儿童?(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果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


  1. A.
    可以不变
  2. B.
    一定增大
  3. C.
    一定减小
  4.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在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3:5
  2. B.
    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3. C.
    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1:数学公式
  4. D.
    物体下落的第n秒内比第(n-1)秒内的位移多9.8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把一个质量2kg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用12N的水平拉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块运动2秒未撤去拉力,g取10m/s2.求:
(1)2秒末物块的瞬时速度.
(2)此后物块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平均速度公式数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 B.
    只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3. C.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 D.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也适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