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15  21  25  31  33  37  43  45  51  57  61  63  67  73  75  81  85  87  91  93  97  99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9  111  115  117  121  123  127  133  135  141  145  147  151  157  163  165  171  175  177  183  187  193  201  3002 

2006年高三英语入学训练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年浙江杭州市余杭中学高三第一次校本检测

数  学  试  卷(理)

翱翔高考网 www.gao-kao.com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常德市四中2005年初中毕业会考模拟试卷

历    史

试题详情

初二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一

引言                                         姓名       

1.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        去认识它们的。

2.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①发现并      ,②做出              ,③制定计划与       ,④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        ,⑤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     或提出新的问题。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声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各种振动的发声体叫       
2 .传播:声音靠       传播,真空中     (能、不能)传播声音。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较快、较慢),在液体中      ,而在气体中     ,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听到声音的条件:          ,          和耳朵。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即在空气中人发声时,如果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大于        米,人就能听到回声。如小于17米,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1秒)
5.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s/2即为到障碍物的距离。
6.声音的三要素

①频率:发声体在一秒内振动的       ,振动越快,频率     
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       
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    ,距发声体越     ,响度越大。
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7.噪声
①概念: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噪声是起         作用的声音。凡是防碍人们正常               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②噪声的强弱及控制标准: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③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       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阻断噪声传播的主要方法有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①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常在             之间。频率高于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②超声波的特点是:                                 

超声波的应用是:                                     

                    

③次声波的特点是:                          

9.声音是一种波

声具有的能量叫            

第二章物态变化

1.①⑤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②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B.           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能吹灭。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③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像一道无形的玻璃墙,起保暖作用,使气温升高,这种现象叫            。它使           上升、           频发。

④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点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水银、酒精、煤油)的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3.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         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
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1℃,即分度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第二次使用时要            
4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 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 认清它的                  
(3) 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          ,视线要与液柱表面      
6.物态变化: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        变化
7.熔解和凝固
熔化凝固: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做熔化,要     热;从    态变为    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固体分类:(1)晶体:海波、冰、水晶、食盐、明矾、萘、金属等是晶体。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清等是非晶体。
熔点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     温度和     温度分别叫做      点、       点。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不相同),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温度          ,同样凝固时       热,温度       (保持不变、改变)(理解晶体、非晶体凝固图象)
8.汽化及汽化的两种形式
概念: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
蒸发:
(1) 是在液体        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       (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                  ;②               ;③                
沸腾:
(1) 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始终保持         不变。
(3) 不同的液体沸点       (不同、相同),同种液体沸点与         有关。
9.液化
概念: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压缩        时(或增大压强)气体可以液化
液化的实例
(1) 水蒸气是人眼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汽     成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如冬天吐气、热水冒气、夏天的冷气
(2)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       形成的,如水管、缸外表面水珠、眼镜起雾
(3) 液化石油气是在普通温度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罐;
(4) 火箭燃料液态氧、液态氢是采用                的办法把气体液化的。
10.升华
概念: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升华凝华的实例:碘的升华、冰冻物质的失水、霜是由于水蒸汽      为小冰粒形成的、人工降雨就是利用撒在空中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         成小水滴或       为小冰粒形成的。

11.水循环

a.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

b.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   

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  

c.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有的积雪    后变成水,流入江河。

d.江河湖海、土壤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e.水的循环伴随着     的转移。

 

 

初二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二

                        姓名    

第三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           的物体:自然光源:如太阳、恒星、荧火虫、闪电
人造光源:如蜡烛、各种电光源

2.由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是由                 组成的。

3.                      现象叫光的色散。色散现象说明:                

4.光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5.光   (具有、没有)能量。请举出三个实例:a.                    

b.                  .c.                    .

6.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觉察,这些光称做

       。太阳光谱的红光外侧存在着    ,在紫光的外侧存在着 

   

7.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红外线的应用有:              

8.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是指:               。(显著特性)

  紫外线的应用有:              

9.适当照射紫外线对人体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10.     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      ,使臭氧层的浓度变得稀薄,出现臭氧空洞。

11.光线:沿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直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        即光线,光线不是光的真实线条,是人们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而是一种概念的表述。

1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          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光线会发生          (不均匀大气对太阳光线的弯曲).
应用: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
13.光速: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m/s,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光速发生变化
估计雷电发生点离你的距离:闪电时按秒表听到雷声时,秒表S=Vt。

人们利用光制造出能测量长距离的“直尺”叫       。激光测距技术还广泛应用在         
14.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时改变了            ,部分光仍返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15.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OA法线ON在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法线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也是∠AOB的角平分线
16.光路的可逆性:反射光路是      的,这是反射定律决定的。
17.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       ,是定向反射(镜面、水面)
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             ,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18.平面镜成像特点:成          像,物与像对称物像等大、左右调换、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的距离相等、移动速度相等
成像原理:根据              (反射定律)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19.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      ,扩大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是:                   

20.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    。平面镜使用不当,会造成    。例:                 

21.除平面镜能反射光成像,还有一些表面是曲面也能成像,例:     

生活中凹面镜的应用是:           

凸面镜的的应用有:     ,它和平面镜相比能      。汽车的后视镜是     、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   ,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              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             

2.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       不同,光线也会发生折射。

3.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      ,例如:            
4.折射定律: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当光线垂直向介质表面的,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5.视深度问题:人看水中物体的深度,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比实际深度要      (浅、深)。

6.使一束激光射向三棱镜,观察表明:出射光线将向      偏折。

7.透镜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表示为O。
8.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f表示
9.三条特殊光线: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        (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       (不变)。
10.透镜两侧各有一个       点,两侧的焦距       (相等、不相等),透镜右以乍作由多个    组合而成的。由于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    偏折,所以凸透镜使光线       ,具有      (实、虚)焦点;凹透镜使光线      具有

    焦点。
11.实像:真实出射光线的交点,可在光屏上成像叫     
虚像:真实出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但能被眼睛看到叫 
12.成像规律
透镜性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虚实             应用
凸透镜     u=∞        v=f        像聚于一点             平行光测焦距
凸透镜     u?2f      f?v?2f    成缩小倒立 实像        眼睛、照相机
凸透镜    u=2f       v=2f         与物等大倒立 实像
凸透镜    2f?u?f    v?2f       成放大倒立 实像        幻灯、电影机
凸透镜   u=f          v=∞        射出平行光 不成像      平行光源
凸透镜   u?f                     成放大正立 虚像(物像同侧) 放大镜
凹透镜 镜前任意位置  v?f         成缩小正立 虚像
注意:2f点是成           (放大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        (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

填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应用

u>2f

 

 

 

f<u<2f

 

 

 

u<f

 

 

 

1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    ,产生    

14.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5.常见的视力缺陷有       ,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    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    的景物,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16.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17.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18.近视或远视程度越严重,所需配戴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的镜片,        的本领越大。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  为单位)的    

焦距为0.4m透镜的度数为   度。

19.用眼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这个距离叫     

20.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由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21.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伽利略望远镜以     作为目镜,以         作为物镜。此望远镜观察到稍远物体的像是      像。

22.德国天文学家            作为目镜,用两个  透镜(物镜焦距   ,目镜焦距   )组成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      ,通常称做    望远镜。

23.显微镜的作用是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它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        

                     

 

 

第五章 测量  物体的运动

1.           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2.单位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的国际单位有                       

单位换算:1cm=      m ;   1dm=      m;     1mm=     m;  

1μm=      m;   1nm=      m;     1km=       m
3.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        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准确值,估计值和     组成,倒数第二位是       ,最末一位是       ,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3.误差与错误:                  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         (不可能、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4.实验:学会用      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      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      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5.人的身高在约是脚长的    倍。

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符号   ,常用的单位还有 

       

1min=     s;   1h=      s

9.概念:                        称为机械运动。
参照物:                              叫参照物,通常选            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静止是        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11.速度:是表示物体               物理量,用符号      表示。它的大小等于                 
12.匀速直线运动
(1) 特点:运动      不变;
(2)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不变的、改变的)
(3) 公式v=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的有           

1米/秒=             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
(1)特点:快慢是       的(不变的、改变的),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相等、不相等)。
(2)它的快慢粗略地用     表示:即把物体通过的总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的总时间的       ,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      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         (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相同,但意义不同),所取时间不同或所取路程不同其平均速度v(平均速度)也不同。
(4)实验:平均速度测定。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        、金属片。

14.运动的物体具有                   动能。

15.面积的换算:1cm2=         m2

16.体积的换算:1cm3=          m31L=      m3;   1mL=     L=      m3

注意:斜面保持较小坡度,使小车平稳的做直线运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所取时间或路程不同、v(平均速度)也不同。"
一.解题方法:
(1) 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
(2) 对较为复杂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可以作草图帮助分析,确定已知量、找出隐含条件,如已知条件不够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或列方程组求解;
(3) 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长(涵洞);
(4) 平均速度等于S除于t ,而不能用v=(v1+v2)/2 。

二.练习
1. 坐在行驶着的火车上的人,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________的,以______为参照物时,人是静止的;以车上坐着的人为参照物时,火车是_____的。
2.    36千米/时=________米/秒;          15米/秒=________千米/时;

25厘米/秒=________米/秒;          3.6千米/秒=________米/分。

3. 在理解公式V=S/t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的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的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的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的速度越大

4. 甲、乙物体运动速度的比是3:1,通过路程的比是2:3,则甲、乙物体所用时间的比是:

    A. 2:1        B. 9:2           C. 2:9          D. 1:2(    )

5. 长200米的一列火车,以36千米/时的行驶速度通过长1.6千米的一座大桥时,需要多少时间?

 

 

6. 在夏令营中,有同学向悬崖喊了一声,经过2.5秒听到回声,若声速是340米/秒,求这同学距悬崖多少米?

 

7.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3.6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1000米,然后以15米/秒的速度行驶了6000米,最后又在200秒内行驶了1000米,问这辆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试题详情

初三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期末模拟测试题

试题详情

初三物理月考试题

试题详情

初三物理月考试题

试题详情

初三物理月考试题

试题详情

初三政治模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