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安徽省六安市徐集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4*10=40分)
1:某质点同时受到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个恒力作用而平衡,某时刻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以后这物体将
( )
①可能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其轨迹可能为抛物线
④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图,质量为M的木块中间有一个竖直的槽,槽内夹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拉m,使m
在槽内匀速上升,m和槽接触的两个面受到的摩擦力均为f,在m上升时,M始终静止,在此过程中M对地面的压力为:( )
A.Mg-F
B.Mg+mg-F
C.Mg+mg-2f
D.Mg-2f
3.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并且选定这个过程中木块A的起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关系的是( )
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一小车,质量为M,以速度
向右运动,某时刻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以向左的速度为
滑上小车,已知M>m,
,设小车足够长,木块不会滑出小车,忽略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小车与木块为研究对象,系统动量守恒,最终小车与木块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
B.在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的过程中,小车受摩擦力作用,一直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C.在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的过程中,木块受摩擦力作用,始终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D.在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的过程中,摩擦力始终对木块作负功
5.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须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B.若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C.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到达左端
D.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在此过程中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6.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A、B两圆环,两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物体C、D,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 )
A.A环与杆无摩擦力
B.B环与杆无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A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同种理想气体甲和乙。现将一物块轻置于活塞A上,等到重新稳定后有( )
A.甲的温度升高,乙的温度不变
B.甲和乙的压强都增大
C.甲的分子热运动比乙的分子热运动激烈
D.甲增加的内能大于乙增加的内能
8.如图所示, 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r轴上, 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 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
A. 乙分子从r3到r1一直加速
B. 乙分子从r3到r2加速,从r2到r1减速
C. 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D. 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9.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时刻与 t+0.4s时刻在x轴上0-6m区间内的波形图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
A、该波最大波速为l0m/s
B、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C、在t+0.2s时,x=6m的质点位移为零
D、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上
10.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动源A、B相距6m,振动频率相等。t0=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象如图:A为甲,B为乙。A向右发出一个脉冲波,B向左发出一个脉冲波,t1=0.3s时刻两列波在A、B间的C点开始相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在A、B间传播速度为10m/s
B、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m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C点为振动减弱点
D、t2=0.7s 时刻B点在平衡位置且速度方向向下
二:实验题及填空题(8分)
11.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球b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处静止,让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且与b球相碰,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的不同位置,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序号字母)
A.小球a、b的质量ma、mb
B.小球a、b的半径r
C.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D.球a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的高度差h
E.小球a、b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
F.记录纸上O点到两小球的平均落点位置A、B、
C的距离
、
、
(2)放上被碰小球,两球(ma>mb)相碰后,小球a、b的平均落点位置依次是图中 点和
点.
(3)利用该实验测得的物理量,也可以判断两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的依据是看
与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三:解答题(10+10+10+10+12=52分)
12.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s,杠铃升高0.6m,该杠铃的质量为150kg.求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g取10m/s2)
13.质量为50kg的运动员,在一座高桥上做“蹦极”运动。他所用的弹性绳自由长度为12m,假设弹性绳中的弹力与弹性绳的伸长之间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在整个运动中弹性绳不超过弹性限度。运动员从桥面下落,能达到距桥面为40m的最低点D处,运动员下落速率v跟下落距离S的关系如图所示,运动员在C点时的速度最大。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2)运动员到达D点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Ep. (3)运动员到达D点时的加速度值a. 14.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5m/s的初速度滑上一块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质量为4kg,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经时间2s后,小物块从木板另一端以1m/s相对于地的速度滑出,g=10m/s2,求这一过程中木板的位移和系统在此过程中因摩擦增加的内能.
15.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1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球AB间有压缩的轻、短弹簧处于锁定状态,放置在水平面上竖直光滑的发射管内(两球的大小尺寸和弹簧尺寸都可忽略,他们整体视为质点),解除锁定时,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现在让两球包括锁定的弹簧从水平面出发,沿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槽从右侧由静止开始下滑,至最低点时,瞬间锁定解除,求A球离开圆槽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物理期初考试卷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物理联考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学年度浙江省菱湖中学12月月考试卷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 试题详情
2007年安徽省合肥35中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届重庆市垫江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理综 第I卷(选择题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物理部分120分 选择题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值,则要算出该垒球的初速度 A.只需测出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 B.只需测出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 C.只需测出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和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D.只需测出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和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 15.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的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A、B,A盘上有一个信号发射装置P,能发射水平红外线,P到圆心的距离为28cm。B盘上有一个带窗口的红外线信号接受装置Q,Q到圆心的距离为16cm。P、Q转动的线速度相同,都是44πm/s。当P、Q正对时,P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Q的接受窗口,如图所示,则Q接受到的红外线信号的周期是
A.0.56s
B. 0.28s
C.0.16s
D. 0.07s 16.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N不变 B.f增大,N不变 C.f增大,N减小 D.f不变,N减小 17.如图所示,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当它通过斜面某一点M时,其动能减少80J,机械能减少32J,如果物体能从斜面上返回底端,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M点的重力势能为-48J B.物体自M点起重力势能再增加21J到最高点 C.物体在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为-80J D.物体返回底端时的动能为30J 18.身高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人穿同样的鞋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通过一轻杆进行顶牛比赛,企图迫使对方后退。设甲、乙对杆的推力分别为F1、F2。甲、乙两人身体因前倾而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1、α2,倾角α越大,此刻人手和杆的端点位置就越低,如图所示,若甲获胜,则
A.F1=F2 α1>α2
B.F1>F2 α1=α2 C.F1=F2 α1<α2
D.F1>F2 α1>α2 选择题二(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9.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卫星众多,目前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卫星 距土星的距离/km 半径/km 质量/kg 发现者 发现日期 土卫五 527000 765 2.49×1021 卡西尼 1672 土卫六 1222000 2575 1.35×1023 惠更斯 1655 A.土卫五的公转周期更小
B.土星对土卫六的万有引力更小 C.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
D.土卫五的公转速度大 20.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是中突的两个对称的曲面组成,整个小车的质量为m,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小球,质量也为m,以水平速度v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到达小车的最高点后,又从另一个曲面滑下。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B.小球在滑上曲面的过程中,对小车压力的冲量大小是
C.小球和小车作用前后,小车和小球的速度可能没有变化 D.车上曲面的竖直高度不会大于 21.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右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 由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t2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t1~t2期间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t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 D..t1与t4时刻小球动量一定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22.(18分) (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线长度为99.22厘米,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时的示数如下图(甲)所示;用秒表测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的示数如(乙)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是_______毫米,单摆的振动周期是______秒,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是__________。
(2)在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①下图中a、b两条纸带应选用 ;②若不从起点O开始验证,而从点A到点C之间进行验证,则还需测量的物理量为 ,从而计算出A、B两点的瞬时速度后,计算出 和 ,看它们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23.(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长L=1.6m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小球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1N,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sin370=0.6,cos370=0.8
,g=10m/s2)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4.(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B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可自由滑动,质量为m的小球A用一长为L的轻杆与B上的O点相连接,轻杆处于水平位置,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1)固定滑块B,给小球A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使轻杆绕O点转过90°,则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是多少? (2)若M=2m,不固定滑块B,给小球A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则当轻杆绕O点转过90°,A球运动至最高点时,B的速度多大?
25.(20分)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质量为2m的滑块A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运动,过一段时间,A与弹簧分离。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多大? (2)若开始时在滑块B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在滑块A与弹簧未分离前使滑块B与挡板发生碰撞,并在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设滑块B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碰后滑块B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与原方向相反,欲使此后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达到第(1)问中Ep的2.5倍,必须使滑块B在速度多大时与挡板发生碰撞? 试题详情
2007届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卷 试题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