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gzyw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科目:gzyw 来源:2016届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科目:gzyw 来源:2016届江西宜春中学新余四中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臵“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 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 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 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 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 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历了由“民间惯例”到 “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 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 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 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 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 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 让唐人受益颇多。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科目:gzyw 来源:2006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 题型:048
|
科目:gzyw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gzyw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 题型:048
|
科目:gzyw 来源: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gzyw 来源:四川省金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gzyw 来源:福建省三明一中2012屇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czyy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之有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科目:gzyw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孤贫力学,有远志。太祖①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
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齐贤至官,询知饶、信、虔州土产铜、铁、铅、锡之所,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先是,江南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而浮居者名水场钱,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还,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内四说称旨称:赞许 | B.太宗擢进士擢:选拔 |
C.时州鞫劫盗,论皆死论:判罪 | D.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被:受 |
A.①⑤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
A.张齐贤出身贫苦,从小有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时凭平民的身份献策,陈述了十项事件,其中四项得到宋太祖的肯定,并把他推荐给宋太宗。 |
B.张齐贤为官敢于担当。他担任江南西路转运正使时,了解到饶州、信州等地出产铜、铁等金属。就制定新的铸钱方法,并使别人无话可说。 |
C.张齐贤为官关心百姓。各州罪犯大都押送京城,途中常死亡十分之五六,在他的建议下,朝廷采取措施,严格审问,从此江南的犯罪减少大半。 |
D.张齐贤为官正直。李氏占据江南时,设立了义军,李氏归附后,这些义军都回乡务农,但有官员要求把他们编人军队,张齐贤上书据理力争。 |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金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揖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曰,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
B.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A. ①③⑤ | B. ①④⑥ | C.②③⑥ | D. ②④⑤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D.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之有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科目:gzyw 来源:2011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科目:gzyw 来源: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幸福密码
美国总统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面对高达1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各自打出“经济牌”。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正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3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
问题即是答案。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取消这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我们需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经济增长解决不了政治问题。好比一辆奔驰的列车,惟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纠正发展轨道上的偏差。这也是今年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也解决不了社会价值观问题。上个月,央视在全国各地街头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幸福追问”。“你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镜头前答案种种,网络上抱怨声声。相信央视记者们是想记录“草根”们平实、简单的幸福,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吃地沟油,喝毒奶粉”的尴尬,面对70多岁拾荒老人闻听“幸福”一词时顾左右而言他。
幸福是什么?上周刚刚离世的中西方两位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一位是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他说,“如果人们仅有的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获得物质利益而追求个人幸福,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渺小的物种”。另一位中国学者南怀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小题1】下列对于“幸福密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当前中国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较大,这与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十分困难有重要关系。 |
B.无论是奥巴马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还是罗姆尼的市场自由调节政策,都力图开出更多的经济上的“幸福期权”,也就是幸福承诺,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选票。 |
C.中美两国都在寻找社会的幸福密码,但这绝非易事。虽然中美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寻找的答案都尚需时日破解,这里不只需要政府的努力。 |
D.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包括让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不必为了温饱外出打工,贫困乡民不必因为几千元医疗费付不起而离开人世等。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东西部的差距缩小。 |
A.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系统性风险,社会价值观也在扭曲,人们面对央视提出的“幸福追问”做出了各色的回答,其中不乏一些令记者也只能是感到无奈的回答。 |
B.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成就,同时,人口多、城市化率高等情况带来了新的问题。 |
C.只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地区、城乡、阶层的差异,以及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 |
D.地区的差异在高中教育方面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升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地区的升学率却一直保持稳定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
A.幸福密码,是上至政府、下到“草根”们都在追求寻找的事情。有识之士对当今中国出现的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表示了担忧,期望有更有力措施来改变。 |
B.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有识之士的话语实际上在提醒人类认真对待幸福的问题,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更深层面的思考不可缺少。 |
C.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降低社会系统性风险,为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提供更有力的解答,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
D.霍布斯鲍姆认为如果人类只追求物质享受,那么这种幸福观会让人类失去现有地位。南怀瑾认为国人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这种尖锐对比让国人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
科目:gzyw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幸福密码
美国总统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面对高达1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各自打出“经济牌”。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正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3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
问题即是答案。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取消这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我们需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经济增长解决不了政治问题。好比一辆奔驰的列车,惟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纠正发展轨道上的偏差。这也是今年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也解决不了社会价值观问题。上个月,央视在全国各地街头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幸福追问”。“你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镜头前答案种种,网络上抱怨声声。相信央视记者们是想记录“草根”们平实、简单的幸福,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吃地沟油,喝毒奶粉”的尴尬,面对70多岁拾荒老人闻听“幸福”一词时顾左右而言他。
幸福是什么?上周刚刚离世的中西方两位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一位是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他说,“如果人们仅有的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获得物质利益而追求个人幸福,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渺小的物种”。另一位中国学者南怀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下列对于“幸福密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当前中国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较大,这与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十分困难有重要关系。 |
B.无论是奥巴马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还是罗姆尼的市场自由调节政策,都力图开出更多的经济上的“幸福期权”,也就是幸福承诺,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选票。 |
C.中美两国都在寻找社会的幸福密码,但这绝非易事。虽然中美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寻找的答案都尚需时日破解,这里不只需要政府的努力。 |
D.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包括让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不必为了温饱外出打工,贫困乡民不必因为几千元医疗费付不起而离开人世等。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东西部的差距缩小。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系统性风险,社会价值观也在扭曲,人们面对央视提出的“幸福追问”做出了各色的回答,其中不乏一些令记者也只能是感到无奈的回答。 |
B.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成就,同时,人口多、城市化率高等情况带来了新的问题。 |
C.只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地区、城乡、阶层的差异,以及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 |
D.地区的差异在高中教育方面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升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地区的升学率却一直保持稳定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幸福密码,是上至政府、下到“草根”们都在追求寻找的事情。有识之士对当今中国出现的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表示了担忧,期望有更有力措施来改变。 |
B.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有识之士的话语实际上在提醒人类认真对待幸福的问题,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更深层面的思考不可缺少。 |
C.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降低社会系统性风险,为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提供更有力的解答,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
D.霍布斯鲍姆认为如果人类只追求物质享受,那么这种幸福观会让人类失去现有地位。南怀瑾认为国人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这种尖锐对比让国人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
科目:gzyw 来源:2014届重庆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之有 |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分)
(2)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2分)
(3)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