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做上面的实验.不过当有硝酸钾剩余时.不再加水.而是改为加热.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溶解 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剩余一部分 加热 剩余固体溶解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溶解 冷却 有固体析出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①强调“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如上面的探究中.氯化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溶液是饱和的.当加入水后.又继续溶解.说明又变为不饱和溶液.用硝酸钾进行实验时.加热时.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又继续溶解.说明温度升高.原来的饱和溶液又变为不饱和的了. ②指明“某一溶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不是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观察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液的溶质.搅拌.观察该溶液还能否再继续溶解所加溶质,若不能再溶解.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说明:①此转化条件适合于大多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②对于极少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适合.例如熟石灰.若通过改变温度把熟石灰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而将其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则需要降低温度. 状元笔记 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如果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则需要根据该溶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 (4)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 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示例]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解析:对于A.没有指明“一定温度 .该溶液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微溶于水的Ca(OH)2.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反之亦然.如一类溶解性很大的物质NaCl.KNO3等.其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D 状元笔记 溶液的浓.稀与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有关,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一定条件下溶液里溶解物质的限度有关.最大限度为饱和溶液.这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个概念.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化学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小明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小颖用锌、铁、铜和稀盐酸确定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C、小聪在20℃配制36%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D、小青将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氧化铜粉的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得到纯净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化学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小明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小颖用锌、铁、铜和稀盐酸确定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C.小聪在20℃配制36%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小青将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氧化铜粉的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得到纯净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化学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小明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小颖用锌、铁、铜和稀盐酸确定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C.小聪在20℃配制36%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小青将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氧化铜粉的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得到纯净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