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2)⑧应为黑色 (3)原子核外电子按一定轨道顺序排列.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燃烧时.电子获得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另一条轨道.跃迁到新轨道的电子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随即就会跳回原来的地能量轨道.并向外界释放能量 (4)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所以NaF与MgF2远比SiF4熔点要高.又因为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所以MgF2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F的离子键强度.故MaF2的熔点大于NaF. (5)①σ键 ②a中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b中存在配位键 [解析](1) 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Mg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2) 请更正图中错误:⑧应为黑色. (3) 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原子核外电子按一定轨道顺序排列.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燃烧时.电子获得能量.从内侧轨道跃迁到外侧的另一条轨道.跃迁到新轨道的电子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随即就会跳回原来轨道.并向外界释放能量. (4)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所以NaF与MgF2远比SiF4熔点要高.又因为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所以MgF2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F的离子键强度.故MaF2的熔点大于NaF. (5) ①a中连接相邻含N杂环的碳碳键可以旋转.说明该碳碳键具有:σ键的特性. ②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a和b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差异:a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氢键.b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配位共价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常见的电化学装置图,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广东)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
(1)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镁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
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2)已知MgO的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某同学画出的MgO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
⑧应为黑色
⑧应为黑色

(3)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
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4)Mg是第三周期元素,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氧化物 NaF MgF2 SiF4
熔点/K 1266 1534 183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离子晶体氟化物的熔点较高,分子晶体氟化物的熔点较低,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
离子晶体氟化物的熔点较高,分子晶体氟化物的熔点较低,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

(5)人工模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化合物X可用于研究模拟酶,当其结合或Cu(I)(I表示化合价为+1)时,分别形成a和b:

①a中连接相邻含N杂环的碳碳键可以旋转,说明该碳碳键具有
σ
σ
键的特性.
②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a和b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a中存在氢键、b中存在配位键
a中存在氢键、b中存在配位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常见的电化学装置图,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正极反应式为:2Cl--2e-=Cl2,负极反应式为:Cu2++2e-=Cu
B.装置②中铜片为阳极,若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相等,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路中有2mol电子转移,此时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差为128g
C.装置③中b极为正极,该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2H2O+4e-=4OH-
D.装置④阴极的纯水中加入NaOH的作用是:增大离子浓度,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常见的电化学装置图,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精英家教网
A.装置①中正极反应式为:2Cl--2e-=Cl2,负极反应式为:Cu2++2e-=Cu
B.装置②中铜片为阳极,若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相等,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路中有2mol电子转移,此时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差为128g
C.装置③中b极为正极,该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2H2O+4e-=4OH-
D.装置④阴极的纯水中加入NaOH的作用是:增大离子浓度,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 mol·L-1 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的pH;

  假设二:温度;

  假设三:铁粉颗粒大小;…….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及结论:________

(4)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NONO2混合气体180 mol8.90×103 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 mol氮气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①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