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解析: 由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

“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力.程式为________

(4)

下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

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6)

称取12.5 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 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力。程式为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精英家教网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精英家教网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