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7×0.1/2=0.35 mol.n(Fe)=/3=0.25 mo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5 2. 1.5 2.5 2.8 4. 1.0 1.2 3.0 0.9 3.5 2.1 2.5 1.7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
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跟元素的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表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5

2.0

1.5

2.5

2.8

4.0

1.0

1.2

3.0

0.9

3.5

2.1

2.5

1.7

试根据上表数据,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

1.5

2.

1.5

2.5

2.8

4.

1.0

1.2

3.0

0.9

3.5

2.1

2.5

1.7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c 9.94 9 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向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选填:放热、吸热).
(2)在800℃发生上述反应,以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
BCE
BCE
(选填A、B、C、D、E).
A B C D E
n(CO2 3 1 0 1 1
n(H2 2 1 0 1 2
n(CO) 1 2 3 0.5 3
n(H2O) 5 2 3 2 1
(3)若在500℃时进行,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
75%
75%

(4)若在800℃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g)共为5mol,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转化率为y,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
x
x

(5)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CO和10mol水蒸气,在T℃达到平衡,然后急速除去水蒸气(除水蒸气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将混合气体燃烧,测得放出的热量为2842kJ(已知CO燃烧热为283kJ/mol,H2燃烧热为286kJ/mol),则T℃平衡常数K=
0.44
0.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H2]?[CO2]
[CO]?[H2O]
[H2]?[CO2]
[CO]?[H2O]

(2)上述正向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选填:放热、吸热).
(3)某温度下上述反应平衡时,恒容、升高温度,原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正反应速率
增大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
不变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bc
bc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830
830
℃.
(6)在830℃发生上述反应,以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
BC
BC
(选填A、B、C、D).
A B C D
n(CO2 3 1 0 1
n(H2 2 1 0 1
n(CO) 1 2 3 0.5
n(H2O) 5 2 3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