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2006江西高考,23)下面是一段学生习作,画线处是否需要修改?请先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后选三处加以修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旧社会,大汉族主义思想A流毒甚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B受到歧视。那里的C人民病了,得不到D应有的治疗,巫婆神汉横行村寨,病人苦不堪言。解放后,人民政府医疗队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帮助他们E改善医疗设施,F学习医疗技术。
错误之处有:( )、( )、( )、( )
改正:( )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 )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 )处改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A跟“流毒”搭配的是“甚广”,不能是“甚多”;C人民是种概念,这里应用“人”表意才准确;E设施涉及技术,条件等,应该用 “改进”;F由于少数民族医疗技术比较落后,人民政府去帮助他们的是“提高”,不是“学习”。
答案:必须改之处为:A、C、E、F。改正:A可改为“甚广”;C可改为“人”;E可改为“改进”;F可改为“提高”。
读书做人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出路,通常有这么几条: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了去做官,即“学而优则仕”;自学苦读,写就美诗佳作或者政论评策,希望得到他人赏识以致延请;通过他人援引,得到皇帝的赏识继而重用等。韩愈的《葡萄》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历史记载,东汉时代,一般士人要想进入政界,除了依靠父祖庇荫外,本人也要“交游士林”,以便互相赏识和援引。晚唐的科举,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古代许多文人,为了获得一官半职,往往写诗文暗示他人赏识以及援引。例如,孟浩然长安求仕失败以后,写下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明显流露了希望张九龄援引的意思。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吕祖谦,他的六世祖吕公著,始与王安石友善,熙宁初年得王氏援引而任御史中丞等。看来,“通过他人援引”而从仕是古代文人惯用的一种手段。
你是怎样看待“古代文人从仕通过他人援引”这种现象的呢?,时代不同了,社会体制不同了,你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11.请你发送一条手机短信给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不超过50字。)
解析: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按一定要求运用语言的能力,属于常见应用文体的运用。本题要求写一条手机短信,而写短信的要求是称呼要得体,用词要准确,感情要真挚。
答案:
亲爱的朋友:
你好!
夜色如织,星光如萤,轻风如纱,峰峦如障。在这样的夜晚,思念渐渐弥漫。还记得你灿烂的笑容,弯弯的嘴角。一晃已成前尘旧事。唯愿你开心、幸福!
你的朋友:小华
2006年4月5日
读书做人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悲苦命运和人生际遇,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出来。他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李商隐的无题诗,从审美角度看,写的是内心情绪的体验,感情心灵的交流,相互向往的渴求,绝望挣扎的悲哀,我们读到了许多不可名言的东西。《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有这样的诗句:“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诗人发出了这样的人生感叹:随遇而安,一切都无所谓是不行的,应该有所决定。“怀古”让人想到应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可是诗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又说明无法进取。“怀古”是进,“思乡”是退。“怀古”与“思乡”两种矛盾心理交织折磨着诗人,进退维谷无可奈何的心绪使诗人早生白发。“入世则兼济天下”,难;“出世则独善其身”,亦难。这是李商隐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但诗人穷其一生在努力着。
你在遭遇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12.(2006湖南高考,6)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⑤是总说;③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在④后;②句有 “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⑥后。
答案:C
读书做人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时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在地方官任上,他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并且成就斐然,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虽然由于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使得他的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而有纵情声色、生活颓废的现象,但这并不能隐没他过人的才智与爱国情操。
你是怎样评价杜牧和他的诗歌的?假如你的理想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你会怎么做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