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⑴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其原因有哪些?(2分)
答:
⑵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4分)
答:
答案:
⑴
①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②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③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⑵
①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②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
③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④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金星可能是地球的姐妹星,尽管它并没有过多显示出与地球相近之处。曾经覆盖金星的海洋早已离开那个炎热干燥的世界,消失了很长时间了,然而,一份新的金星大气研究报告表明:云层可能曾经保持星球凉爽从而保护了金星海洋达数亿年之久,这远比人们先前预想的要长。
行星学家认为金星和地球在形成初期,表面就变成一片汪洋,其主要来源是不停撞击星球表面的富含水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不断喷发着水蒸气的火山口。但当年轻的太阳逐渐开始升温,金星就显得太近了。逐渐上升的温度使海水沸腾,从而引起失控的温室效应,然后,阳光分解了水分子,氢气逃进了太空。一个被视为权威的模型显示:早在六亿年前,金星上海洋就干涸了。
这种描述并不能够解释云层对金星举足轻重的影响。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西南研究院的行星学家大卫•格林斯彭和马克•布洛克正在设计新的模型:一个多雨的具有炎热大气的行星模型。模型早期的结果显示当水蒸汽增加时,厚重的云层将一半的阳光反射到了太空中。研究人员估计,在早期的金星上,云层的防护维持了潮湿的大气,而且将行星的温度控制在100℃以下,这要比假想模型的温度低。在9月6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行星学分会会议上,格林斯彭说:“海洋不可能那么快就消失,我们预计它持续了数亿年。”他注意到如果是这样,这颗行星上可能曾经拥有过最适合生命生存的时光。
而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实验研究中心的行星学家杰弗里•摩尔说:“较冷的金星似乎是可能的,但是没有更详细的模型很难说那潮湿的气候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他说,对于过去情况的一个线索来自于板块理论。长期存在的海洋会同海底火山形成的岩石进行更多的反应,在地球上,这样的反应形成了许多大陆花岗岩心。如今在金星上仅保存着一块较大的大陆板块,摩尔由此认为,海洋不会保持太长时间。
(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2分)
(2)据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西南研究院的行星学家们研究,“云层”对金星施加的“举足轻重”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答案:
(1)金星 云层 海洋 (答对两个1分,对三个2分)
(2)①遮挡反射阳光。②维持大气潮湿。③控制地表气温。④延缓海洋消逝。(每点1分)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就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进行赔偿。
(1)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 ,第二部分说明 。(分)
(2)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非常困难的事例。(4分)
答案:
(1)化学物质的危害 控制化学物质很困难。(2分)
(2)要点(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企业自我规范的失败,如化工企业对含有铬酸砷铜(CCA)的刹虫剂进行控制,因为利益的驱动;
②企业抵制来自社会各方的控制,如业界游说集团说服该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分布关于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报告。又如主张加强汞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还有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③企业违反禁令,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公司以孟山都工厂的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
筷子漫谈
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象,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己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己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
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⑴文中说筷子“大朴胜华”,是因为筷子具有 □□□□,□□□□,□□□□的特点。(2分)
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箸”易名为"筷子"的原因,请分点阐述。 (4分)
答:
答案:
⑴取材方便 形态简单 使用简便(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⑵①民间讳俗,以“箸”为“快” ②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③大多竹制,添上“竹”字头 ④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加“子”。
家鸡的起源
家鸡的祖先,现今一般人都认为是原鸡。因为二者在体形、羽毛和叫声等方面,都极相似。而且原鸡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这些地区也与人类在初期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活动的地点相近。
在新石器时代,在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的居民点遣址中,已发掘有鸡骨,但未能肯定是原鸡还是家鸡。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屈家岭遗址,曾发掘有陶鸡,估计是依照家鸡仿制的,而且还可推断当时饲养家鸡已相当普遍,才能被利用作为艺术的对象。约公元前1600-1100年的甲骨文里已有“鸡”字,而《诗经》里讲到鸡不只一处,战国时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可见,鸡的驯化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
目前一般“家禽学”的书籍里关于家鸡的起源,都说我国的家鸡是由印度传来,而后再从我国传入日本及欧洲。不但我国《家禽学》教科书中这样说,而且各国同类型的书籍中也都这样说--达尔文先提出此说,后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写道:“在印度,鸡的被家养,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年《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这本书的另一处,他根据《中国百科全书》说道:“鸡是西方的动物,是在分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的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他所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并未讲明白,仅说是在1609年印出的;而在另一个地方,又说是在1596年出版的。据查,《本草纲目》是在1596年出生的,而在1609年发表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
查《本草纲目》,其中并无上述记载。至于《三才图会》,在其第13函第1卷第10页上有一段关于鸡的记载:“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之入。”这里所说的“西方”,显然是指“蜀”“荆”等地,就是中国的西部。旧说“日中有鸡,月中有兔”,“大明”指的是“日”,日与月对说,故鸡之入。这是一种非科学的牵强附会之说,当然不足引以为据。
看来,达尔文是根据《三才图会》中上面所提到的一段毫无科学根据的话,来解释鸡是中国以西的地区--印度的产物,并在公元前1400年引进东方--中国的,这显然是误解,不足为凭。
⑴填空:我国家鸡由印度传来之说,见于 和 等书籍中。(填具体的书名)(2分)
⑵作者并不认同“我国家鸡由印度传来”的观点,原因是什么?请分条陈述。(4分)
答案:
⑴我国的《家禽学》达尔文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
⑵①证明这一观点的《三才图会》,有牵强附会之说,缺乏科学根据;②达尔文对《三才图会中的“西方”一词的理解有误。[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条2分。]
2008年发生在南方的雪灾带来的损失令我们痛心,但其间的一些教训更值得我们吸取。
随着全球污染程度加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能够准确预报是防范于未然的关键。但是,对于这次雪灾的气象预报未能提前准确发出。首先,我国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很难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其次在气象灾害监测方面,我国的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布设得更多一些,此次遭受雨雪冰冻影响严重的很多是山区,监测设备少,难以根据当地气象要素做出更为精细的预报。在雪灾的严峻局面出现后,有些问题也暴露无遗。
比如,因为断电,铁路运输只能去找内燃机,最后在新疆才找到,但是会开车的人都下岗了,只好再花时间把他们都请回来,找到人之后,又找不到可以用的5号柴油。可见,应急准备工作漏洞是何等之大。南方雪灾救助物资的匮乏,影响到了我国的灾害应急部署。从1949年至今,政府受财力限制,基本上不在淮河以南地区建设配套供暖设施和冰雪灾害应急设施。鉴于相对温暖的气候,南方民众也很少自备御寒设施。因此,在大雪到来之时,南方处于不设防状态。为了尽快疏导交通,这次我们用工业盐来融雪。由此造成的后遗症非常严重。一是对基础设施的腐蚀破坏,二是对环境的破坏。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蓄水池的水突然都变成苦咸的、涩涩的,不少村民喝了都发烧、呕吐。因抗灾而引发新的问题,显出我们在抗灾方面的经验尚不足,对盐融雪的负面影响没有做好充分的评估。我们需要吸取此次教训,建立起我们的绿色救灾机制,解决灾后出现的遗留问题,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⑴作者认为我国在这次抗击雪灾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问题?(4分)
答: 。
⑵请结合文章内容,为我国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提两点建议。(2分)
答: 。
答案:
⑴(4分)气象预报不能提前准确发出;抗灾应急准备工作漏洞比较大;南方雪灾救助物资匮乏;救灾中的环保意识淡薄。(每点1分)
⑵(2分)调整监测设备的设置和布局,加强气象预报技术的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加强抗灾准备工作,建立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机制。增加救助物资储备,建设配套应急设施。提高救灾中的环保意识,建立起绿色救灾机制。(答出二点即可)
人的世界包括他在地球表面上和从地球表面上所能看到的一切。地球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行星,环绕着一个中等大小的,我们称之为太阳的核爆炸物运转。如果太阳是一只桔子那么大小,按同一比例,地球就在它一英尺以外,只有一个针头大小,可是这个针头大小的东西却具有足够的地心引力,能够把贴近它表面的叫做大气的一层薄薄气体吸住。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又正好使大气底层的温度让水能保持液态,有机生命是从海水里起源的,当有机体从海水里移到陆地时,它们把水的环境随身带在用皮肤做成的“宇航飞行服”里,就像宇宙飞行员上月球时把空气的环境随身带在宇航飞行服里一样。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生命形态,是依靠液态水和太阳能来维持的。
地球表层是指从地面向下人类所能穿透,和地面向上人类通常所能达到的一个圈带。一切科学和全部艺术,都是从这个圈带内所进行的观察衍生出来的。直到1969年,这个圈带还是人的全部世界。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由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产生的事物(现象),有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植物与动物,有受天然环境影响的人类本身,还有在人类周围通过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力量。所有这些事物和作为这些事物一时标记的事件,在复杂的联合与相互的连接中存在着,组成巨大的所谓“人类--环境系统”。
生在纪元前第三世纪的希腊学者埃拉色尼是第一个用地理这个词的人。但是在这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在考虑地理问题了。希腊地理学者把地理著作的开端归功于荷马,但最古老的地图是纪元前2700年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理思想史是人们试图获得他们在地球上居住和散布方面更为合理更为有用的知识的记录:说是合理,是因为对观察到的事物的解释可以进行验证,足以使学者对之信赖;说是有用,是因为这样获得的知识,可以用来使人类对地球上的不同天然环境更能适应,使改良不利环境,甚至取得进一步控制不利环境的措施成为可能。
(1)在地球上维持生命形态的要素,除了液态水和太阳能外,还有什么?保持这些要素的条件是什么?(4分)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地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组织语言,分两条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气(空气)(1分);
条件:①足够的地心引力;②地球与太阳间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没有表达出来,扣1分)(3分)。
(2)①它可以帮助人们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解释并验证。
②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改良环境、甚至于控制环境。
(各1分。简单地照抄原文,至多给1分)
4.4亿年前,地球进化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三分之二左右的物种毁于一旦。最新研究表明,这次进化灾难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当时的伽马射线大爆发。它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使得太阳紫外线肆无忌惮地辐射,给当时的地球生物带来了致命伤害。
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堪萨斯大学天文学家阿德里安·梅洛特介绍说,这次生物灭绝被称作“奥陶纪大灭绝”,在进化史上5次最为严重的大灭绝中排名第二。“对于这次生物灭绝,之前比较流行的理论解释是由冰期到来所致。但我们研究后认为,有非常有力的间接证据可以说明,伽马射线爆发才是真正原因。”
该研究小组中有多位来自美国宇航局的知名天文学家,他们在美国天文学协会大会上报告了这一最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说,奥陶纪化石记录显示,当时三分之二的物种“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化石也表明,那场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万年的冰期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梅洛特说,伽马射线爆发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两种现象。
伽马射线“袭击”地球时,会破坏地球大气层平流层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及其他化学物质,使得地球被一层“棕褐色的烟雾”包围,臭氧层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时,紫外线强度比正常情况要强至少50倍,足以使地表生物丧命。这一时期,大多数生活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生物,尤其是海洋浅水生物几乎都灭绝了,而深水生物则幸免于难,这也是“伽马射线说”的有力佐证。
(1)用一句话概括画线句要点(不超过12个字)(2分)
(2)从文中看,哪些证据可以说明伽马射线爆发是4.4亿年前生物灭绝的真正原因?(4分)
(1)
(2)
参考答案
(1)伽马射线破坏地球大气(或“大气层”)。
(2)
①化石记录显示,三分之二的物种在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②化石表明,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万年的冰期是从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开始的。
③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深水生物曾幸免于难。
金星可能是地球的姐妹星,尽管它并没有过多显示出与地球相近之处。曾经覆盖金星的海洋早已离开那个炎热干燥的世界,消失了很长时间了,然而,一份新的金星大气研究报告表明:云层可能曾经保持星球凉爽从而保护了金星海洋达数亿年之久,这远比人们先前预想的要长。
行星学家认为金星和地球在形成初期,表面就变成一片汪洋,其主要来源是不停撞击星球表面的富含水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不断喷发着水蒸气的火山口。但当年轻的太阳逐渐开始升温,金星就显得太近了。逐渐上升的温度使海水沸腾,从而引起失控的温室效应,然后,阳光分解了水分子,氢气逃进了太空。一个被视为权威的模型显示:早在六亿年前,金星上海洋就干涸了。
这种描述并不能够解释云层对金星举足轻重的影响。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西南研究院的行星学家大卫·格林斯彭和马克·布洛克正在设计新的模型:一个多雨的具有炎热大气的行星模型。模型早期的结果显示当水蒸汽增加时,厚重的云层将一半的阳光反射到了太空中。研究人员估计,在早期的金星上,云层的防护维持了潮湿的大气,而且将行星的温度控制在100℃以下,这要比假想模型的温度低。在9月6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行星学分会会议上,格林斯彭说:“海洋不可能那么快就消失,我们预计它持续了数亿年。”他注意到如果是这样,这颗行星上可能曾经拥有过最适合生命生存的时光。
而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实验研究中心的行星学家杰弗里·摩尔说:“较冷的金星似乎是可能的,但是没有更详细的模型很难说那潮湿的气候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他说,对于过去情况的一个线索来自于板块理论。长期存在的海洋会同海底火山形成的岩石进行更多的反应,在地球上,这样的反应形成了许多大陆花岗岩心。如今在金星上仅保存着一块较大的大陆板块,摩尔由此认为,海洋不会保持太长时间。
(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2分)
(2)据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西南研究院的行星学家们研究,“云层”对金星施加的“举足轻重”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金星 云层 海洋 (答对两个1分,对三个2分)
(2)①遮挡反射阳光。②维持大气潮湿。③控制地表气温。④延缓海洋消逝。(每点1分)
日前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金属玻璃”,在科学界引起轰动。要认识“金属玻璃”,首先得了解金属、玻璃以及两者的差别。金属在从液态冷却凝固的过程中有确定的凝固点,原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晶体;而玻璃从液态到固态是连续变动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因此,金属是一种典型的晶体材料,它的许多特性是由其内部晶体结构决定的;而玻璃却是一种非晶体材料,固态玻璃和液态玻璃内部原子均呈无序排列。
1960年,美国科学家皮·杜威等首先发现某些液态贵金属合金(如硅合金),在冷却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当内部的原子来不及“理顺”位置,仍处于无序状态时,便马上凝固了,成为非晶态金属。这些非晶态金属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结构特征,故称为“金属玻璃”。一开始,这种金属玻璃大都是很薄的带状材料,应用受到限制。20世纪80年代,随着“块体金属玻璃”的问世(直径达到毫米级),非晶态金属的应用才有所推广。
块体金属玻璃虽然是种难得的好材料,但它们主要是以锆或铂等作为主要元素机体,成本非常高。材料科学家们20年来一直在寻找便宜的大块金属玻璃,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他们研究出来的这种代金属玻璃,以50%的铁,加上钼、钇、锰、碳、硼、铬和钴等化学元素,混合而成。在技术上,钇的加入使材料形成非晶态能力大大增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大为增强,合金材料的冷却速度放慢了许多。合成材料用的铁等其他元素都比较便宜,所以成本较低。产品的尺寸比过去大,过去金属玻璃棒直径只能以毫米计算,现在可以达到1.2厘米。这种新型金属玻璃的硬度是常规钢材的两倍,由于它内在组合没有缝隙,所以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不变质,重量轻。在一定的温度下有很高的柔性,它可以像泥巴一样,任你怎么捏都可以,但完全冷却后又非常坚硬。
(1)根据文意,填出横线上的内容。(2分)
金属玻璃是指某些 在其内部原子来不及理顺便冷却凝固而成的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结构特征的 。
(2)“新型金属玻璃”有哪些突破,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液态贵金属合金 非晶态金属。
(2)①冷却速度放慢,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增强。②成本降低,价格便宜。③产品尺寸比过去大。(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2分,答对三点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