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1)本文提出了什么因素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1分)
(2)“锁孔”是指什么?它主要影响大气层的什么状态?(5分)
参考答案:
(1)海洋。
(2)北大西洋;热力和动力状态
中子星自传之谜
中子星自转速度极快,大多数的自转周期在1秒左右,最快的一颗甚至能达到1.6毫秒转一周。
然而,中子星为何自转速度如此之快?这个问题让天文学家难以解释。
以前天文学家给出的解释是星体角动量守恒的需要。中子星旋转的角动量是从它的前身--恒星的旋转那里继承下来的。由于恒星坍缩成中子星后体积减小,因此自转速度就会增加。这个道理跟芭蕾舞演员的舞蹈类似。当一个体态轻盈的舞者脚尖点地旋转的时候,如果她收回原本伸展开的双臂,旋转的半径减小了,她的旋转速度就会变快。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应用角动量守恒的理论只能解释那些自转速度非常快的中子星,一旦研究那些转速中等的中子星时,理论偏差就会出现。难道中子星的旋转并不是完全来自于恒星临终前的馈赠吗?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最近,美国科学家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了三维立体模拟,对中子星旋转的起因给出了最新的解释。他们发现,导致中子星快速自转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先前恒星的角动量残余,而是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震荡波。这种震荡波极不稳定,并且产生了两种情况的旋流,一个旋流在外部,流向震荡波的下方,另一个旋流在恒星内部,流向相反,并引起了中子核的旋转。两种旋流的力量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中子星以一定的速度自转。这个计算机模拟为揭开中子星的旋转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第5期)
(1)对于中子星自转速度如此之快的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2分)
(2)天文学家碰到的难题或研究的意义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两种解释:星体角动量守恒的需要;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震荡波。
(2)难题或意义:解释速度中等的中子星时会出现理论偏差;为揭开中子星的旋转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自然历经了亿万年的发展和进化,积累了无数“天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中,越来越认识到师法自然的重要性。
钢是非常坚强的材料,但蜘蛛用来织网的丝,比同样粗细的钢丝还要坚强十倍以上!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模仿蜘蛛,造出被称为“生物钢”的人造蜘蛛丝来。一旦成功,不仅可以用来做成合成材料,造出轻巧而又坚固的飞机、车辆、桥梁、房屋、家具等,而且还可以用来织出超级织物,制成薄如蝉翼、轻若鸡毛的工作服和防弹衣,以及放在掌中不盈握的降落伞……看来,小小蜘蛛中蕴藏的“天机”就够我们学一辈子了。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可以造出新型的光电池,还可能有更重要的应用。美国及欧洲的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人造叶”,它模拟绿叶的作用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用以促进化学反应。天然的叶子中的叶绿体,就是这样利用太阳能,以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有机物的。但师法自然的科学家的野心更大,想以类似的方法制造多种化合物。这是化工生产的新方向,是新兴的“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人造叶”以外,还有利用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方法进行化学反应的。这些方法与传统的化工生产根本不同,无须采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极端手段,而且可以做到高效率、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全免除对环境的污染。不妨设想:未来的化工厂没有隆隆的机器声和熊熊的烈焰.也没有高耸的烟囱和庞大的高温高压容器,也不排出有毒的污水及废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师法自然,就能使人类回归自然。
(1)请为本文加一个标题(2分)
(2)概括第二自然段科学家学习大自然做了哪些研究?(4分)
参考答案:
(1)师法自然。(或“生物仿生学”)
(2)
①研究如何模仿蜘蛛,造出“生物钢”;
②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造出新型光电池;
③利用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方法进行化学反应。
(答对一点1分,三点都对得4分)
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大学心脏病学第五十五届年度科学大会上,研究人员宣布:在一项对600名中国消费者进行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食用一种食盐替代品能够显著地降低血压。这种食盐代用品与食盐的味道相似,但是钠含量要低一些。
中风和心脏病是国人的主要死因,而高血压正是导致这两大疾病的罪魁祸首。国际上许多资料表明,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摄入食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提醒人们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而我国北方人日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2-15克。受其长期影响,北方人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由高血压引起的疾病在北方也尤为普遍。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增加会使细胞内外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细胞外液增多,细胞间液和血容量、回心血量等都增加,使血压升高。同时,钠离子的增多使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梯度加大,从而引起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进而导致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出现肿胀,一方面使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加大;另一方面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的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反应性增加,造成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
澳大利亚乔治世界健康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Bruce Neal指出:中国农村全民范围内改食食盐代用品将防止每年数十万例重症心血管病。赵连成教授是领导这次研究的北京阜外医院的心脏病学专家,他表示,尽管这种食盐代用品的价格是普通食盐的两倍,但是为了健康受益,多花点钱是值得的。 (《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第144页)
(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3分)
(2)依据文意,简要分析食盐摄入过多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分三点说明(3分)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食盐代用品 降低 血压
(2)
①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人群摄入食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
②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氯离子的增多,会引起细胞外液增多,细胞间液和血容量、回心血量等都增加,使血压升高。
③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的增多,会造成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找出文章第一自然段里的3个关键词(2分)
、 、
(2)归纳文章的重要信息(4分)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1) 生物多样性 物质基础 战略宣言
(2)
①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造成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
②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③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④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光电、纳米结构与半导体工艺中心日前研制出高反射率的纳米镜子。这种镜子的厚度只有0.23微米,反射率超过了99.9%,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镜子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对任何激光器而言,用来形成激光共振腔的镜片都是非常关键的部件。比如,用于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高反射镜子反射率达到99%,在这种激光器设备中使用的镜片叫做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该反射镜通常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材料构成,这两种材料交替生长,形成一个具有多个层对的结构。DBR镜片的反射性能由结构中的层数、每层的厚度、结构中所用两种材料的折射率,以及每一层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决定。通常情况下,构成DBR层对的两层材料间折射率差别越大,这个层对的反射率就越高。因此,要达到上述高反射率,如何选择两种折射率差别较大的材料等,整个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制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另外,尽管两层之间的反射率很高,当构成镜片的层数达到80层,厚度5微米时,反射率就大大降低了。
而美国科研人员研制的新纳米镜子是基于在高指数亚波长光栅中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其厚度是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1/20。因为在这种光栅中只有两个反射层,一个是空气,一个是铝镓砷化物,同时,这样的反射层不是连续性的,而是带有沟槽的栅状结构,沟槽的深度小于入射光波的波长,使光波能穿透半导体空气层,从而形成强反射,反射率也超过了99.9%。其最主要的优点是高指数亚波长光栅的制作工艺简单。另外,新镜子的光谱范围更广,这也为未来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指出,纳米镜子能大幅度提高光学系统设计效率和下一代激光器件的性能,将在未来光通信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2分)
(2)根据材料,概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与新纳米镜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美国 高反射率 纳米镜(2分,答对两个1分,对三个2分)
(2)①前者由两种折射率差别较大的材料构成一个具有多个层对的结构,而后者是由空气和铝镓砷化物构成的沟槽栅状结构;(2分)
②前者反射率达到99%,但层数和厚度的增加会降低反射率,后者反射率强,超过了99.9%;③前者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后者制作工艺简单;④前者厚度较大,后者厚度只是前者的1/20;⑤前者成本高,后者成本低;⑥前者光谱范围有限,后者光谱范围更广(对两点1分,对三点2分)
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的种种幻想变成现实,上古时代异想天开的“造人”神话,将在当代科学家手中实现。以人造肌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类人机器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科学家发现,非金属材料能在电流的作用下运动,于是产生了制造人造肌肉的构想。研究证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作。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相反,通过改变复合体的形状也可以产生电。
人造肌肉具备人体肌肉的功能。在人造肌肉中,一根直径为0.25毫米的管状导电塑料可承重20克,相同的体积,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的力量强壮10倍。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除了关节之外,四肢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关联处,能量上自然是捉襟见肘。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近年来,一种名为Birod的生物机器人已问世,它可以负载超过自身许多倍的重量。科学家正在研制用于未来士兵装备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一旦装入手套、制服和军靴,士兵就会有超人的力量,举重物、跳过高墙均不在话下。
利用人造肌肉可以发电的原理,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脚后跟”发电机,即把人造
肌肉安装在军靴的鞋跟上,通过步行、跑步等运动就能发电。未来,凡是需要小型电动引擎的制造业,人造肌肉都有用武之地。
人造肌肉灵活柔软,还可以用来制造医用导管和在救灾中大显身手的蛇形机器人。目前已经有了利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它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与真鱼没什么差别, “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机器鱼既没有马达、机轴、齿轮等机械装置,也没有电池,完全是靠伸缩自如的高分子材料自行驱动。
(1)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在 发生变化时可以发生变化。 (2分)
(2)概括出与人造肌肉的巨大能量来源相关的因素有哪些?(4分)
、 、 、
参考答案:
(1)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在电流或者离子数量 发生变化时可以发生变化。 (2分)
(2)(4分)复合体(高分子材料)、电流刺激、伸缩动作、分子能量与物理能量的转化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它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一地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1)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指的是
(2分)
(2)整合本文全部信息,请问: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分点回答。(4分)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1)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
(2)①热岛效应;②来自印度洋水汽补给量的不同;③纬度;④向阳与背阳。(4分。每点1分)
在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因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海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而奇妙的宝库。在这个宝库中许多东西都是人类所需要的宝物。
在材料科学家的眼里,大海中还有许多生物新材料。比如海参通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但是当它受到威胁时,它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变硬,是什么因素使它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海参的体内有大量的凝胶,也就是蛋白质和脂肪。脂肪也属于凝胶的一种,它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凝胶作为一种材料是极其常见的,但它具有其他材料不能提供的特性。比如一块凝胶在吸收了三十倍于自身体积的水分后仍能保持硬挺,并且感觉干燥。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让凝胶能够移动。你看这是一条用凝胶驱动的聚合物腿在踢球,而守门员也是由于凝胶移动正试图救球。他们的移动是由弱电流控制的。如果改变电极,凝胶就会朝着相反方向移动。
看似一场游戏,但将来这种柔软的材料可以用来驱动电机、泵和阀门。使大自然内部保持在一起的不是缝针,不是铆钉,也不是焊接。实际上一切都是用胶连接。用胶连接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绝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更快更容易地使用,并能比机械连接承受更大的应力。
草蛉用身体分泌的胶水将它的卵快速粘在一个安全的高度,他用的胶水在几秒钟之内就变硬,卵几乎还悬挂在空中。与人工的胶水相比,这种胶水没有有毒溶剂的挥发,绝对的环保。
海洋中的贻贝有一项更为惊人的胶粘专利。他自己合成的足丝,可以像锚一样将自己固定在岩石和沙子上,它是贻贝生命的保险。这种胶粘剂极其的坚韧,而且在水下可以硬化,对我们人类来说,它的作用不言而喻,于是科学家对它进行了研究。
科学家将贻贝用皮筋固定在玻璃箱的一面,但贻贝更愿意利用自己的天然锚,从他们脚上伸出它们自己合成的足丝。
当贻贝形成足够的足丝时,若将它收集起来,这对贻贝来说损失并不严重,因为他在两小时之内就可以生产出新的足丝。
通过对贻贝足丝和胶粘点的分析,终于分离出贻贝的胶粘蛋白,并制造出一种新的粘胶剂。当我们将制作好的生物胶粘剂用在粘贴金属片时,却意外地发现了这种粘胶剂的另一特性,它像一层看不见的铠甲,保护着金属片不受侵蚀。多么神奇!大自然专利局提供的巧妙办法,一次又一次地令人感到惊奇。虽然我不断地学习大自然,但大自然不会交出它全部的秘密,每一种生物隐藏的秘密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财富。
(1)给这则材料拟题 (3分)
(2) “每一种生物隐藏的秘密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财富”在文中如何具体体现的,请简要概括,分条列述。 (3分)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特殊的粘胶剂(仿生学--特殊的粘胶剂)
(2)
① 海参体内有大量的凝胶,能够使身体变硬;可以提供良好的绝缘且比机械连接承受更大的应力。
② 草蛉 用身体分泌的胶水没有有毒溶剂的挥发,人类可研发环保胶水。
③贻贝的胶粘剂坚韧,且在水下可硬化。制造的粘胶剂,可用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
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东扩的锋刃已逼临俄罗斯国境线。近期不断传来俄罗斯“北风之神” 加速建造的信息。
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从1996年开始建造,历时8年仍未下水。
“北风之神”级的水下排水量约为1.7万吨,比它前一代“台风”级的2.65万吨要少许多。“台风” 级长171.5米,“北风之神”级约为170米,两者相差无几;可“北风之神”级的宽度仅为13米。它的主动力装置包括一个OK-650型反应堆和一个低噪音电动机。它在减小水下噪声方面取得了最新成就,是“台风” 级没法比的。它安装一套“公共马车(Omnibus)”型自动作战控制系统和一套Ska t型声呐系统,技术先进。它的下潜深度又大于“台风”级。因此它在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北风之神”弹道导弹发射筒数量为“台风”级的80 %,新型导弹直径1.8米、重20吨,比“台风”级上的SS-N-20“鲟鱼”导弹直径2.2米、重60吨,明显要小。但弹道导弹性能优良,核弹头的梯恩梯当量加大了。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比美国“俄亥俄”级的1.87万吨要小1700 吨;最高速度26节,比“俄亥俄”的25节快;下潜深度超过450米,比“俄亥俄” 的300米要深150米。 它的艇体表面贴敷了厚度超过150毫米的消声瓦,并在消除红外特征、磁性特征、尾流特征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独到的隐形措施。第一艘“北风之神”上装有16个导弹发射筒、12枚洲际导弹,射程1.5万公里,命中精度为300-500米。预计2005-2007年,新服役的“北风之神”级潜艇将配备16枚最先进的潜射“白杨”-M或SS-N-28洲际弹道导弹。“白杨 ”-M洲际导弹,其射程可达2万公里,圆概率偏差小于60米,可实施机动突防,是导弹防御系统的克星;SS-N-28为3级固体燃料导弹,弹长14.8米,重35吨,射程1.05万公里。而“俄亥俄”携带的“三叉戟”新改型导弹最大射程1.12万公里,圆概率偏差为90米,技术指标不如“白杨”-M导弹。另外,“北风之神”上还装备有大量的自卫武器:4-6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40枚鱼雷和反潜导弹,增强了自卫能力。俄海军还正在考虑将来在新的“北风之神”上装备速度达200节的高速火箭鱼雷。这种鱼雷不仅能有效地反潜,而且也能反鱼雷。新式的“北风之神”装备了先进的艇艏声呐、舷侧声呐、拖曳线列阵声呐和水面搜索雷达。
(1)第三段,从三个方面 比较“北风之神”和“台风”,前者表现出 、
、 的特点。(3分)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俄罗斯建造“北风之神”级潜艇的针对性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机动性强、生存力强 、杀伤力大
思路提示:第三段介绍了“北风之神”级五个方面的优势,但“因此它在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方面都有显著进步”这句话起总结前面四句话的作用,可找出“机动性”“生存能力”两方面;该段最后两句话也有一个“但是”,强调它的导弹性能、炸药当量。文段内部各句关系、思路清楚了,题目就好答了)
(2)俄罗斯感觉到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气息。针对美国的“俄亥俄”级潜艇总体作战能力,特别是在隐蔽性能、远程攻击精确度、自卫打击威力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新一代“北风之神”的研制,正是俄罗斯在向北约显示自己的警惕和威力。
思路提示: 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性目的”,应关注全文,找针对对象。开头介绍背景--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东扩的锋刃已逼临俄罗斯国境线,俄罗斯市在这种情况下加紧建造“北风之神”的,可见是警惕、示威之意。而针对的具体对象则是第四段的美国“俄亥俄”,在隐蔽性能、远程攻击精确度、自卫打击威力等方面介绍“北风之神”的优势。答题时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即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