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给加点字注音。
食不重( )味 殄( )灭之 乃属( )其子 专愎( )强谏
八百石( ) 骁( )骑 佚( )乐 屏( )野
中( ) 石没镞( ) 讷( )口 裨( )将
裨( )益
(二)了解李广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本篇列传围绕着李广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一)了解伍子胥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阖闾死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
1.B 2.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3.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BD
《张良》和《田单》
[学习目标]
1. 能结合语境,准确解释“就”“竟”“谢”“益”“之谓也”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烘托对比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色。
3、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课前学习]
5.(1)善于通过冲突来写人物 ,善于从多方面烘托人物性格
(2)通过语言、神态、表情和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
(3)善于用衬托手法,反衬荆轲的英雄形象(写秦武阳,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衬托荆轲英雄虎胆)
[课后学习]
4.沉稳隐忍,侠肝义胆、扶危济困,果敢勇决、不畏强暴、机智镇静、秉性刚烈。
3.对荆轲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作了画龙点睛的揭示,为整个故事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2.烘托出荆轲不是等闲之辈。与后来的故事发展密切相关,起着铺垫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