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毛遂自荐》记叙了赵国都城邯郸被围的危急时刻毛遂自告奋勇随平原君赴楚订立合纵抗秦盟约的故事,表现了毛遂主动承担重任、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智谋。
作者把毛遂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光彩照人。他把毛遂放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在邯郸被围、危在旦夕、平原君奉命求救于楚时,毛遂挺身而出,主动要求随平原君前往,到楚国后又文武并济,义正词严地和楚王论辩,取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脱颖而出,赢得众人尊重。
作者注意用机智、有力的对话来刻画毛遂的形象。毛遂“备员而行”的自赞表现了他的谦逊和善于辞令。他“颖脱而出”的回答表现了他的卓识,他威胁楚王和说服楚王的一席话表现了文武并施,有理、有利、有节的高超斗争艺术及机智和胆识。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巧妙运用了抑扬、对比的方法。先用19人被取和毛遂落选对比,欲扬先抑。然后用毛遂自赞与平原君的拒荐作对比,再抑一笔,不过抑中有扬,毛遂“颖脱而出”的议论比平原君“其末立见”的议论要高出一筹。再后,用19人“目笑”与19人“服”、19人推举毛遂“上”相对比,转为扬笔。还用平原君的久谈不决和毛遂的定纵,用楚王的先倨后恭以及平原君的先贬和后褒分别对比,突出了毛遂的智慧和才干。
单 元 检 测(共150分)
第Ⅰ卷(30分)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1、学习本文后,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我的启示:
2、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给你的写作什么借鉴?
我的借鉴:
温馨提示:上完本课,你有什么得与失?请分条扼要概括在下面。
我的得:
我的失:
[课后学习]
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写在下面,并让我们一起研讨吧!
我的问题:
研讨结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译:
2、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译:
3、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