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05  437913  437919  437923  437929  437931  437935  437941  437943  437949  437955  437959  437961  437965  437971  437973  437979  437983  437985  437989  437991  437995  437997  437999  438000  438001  438003  438004  438005  438007  438009  438013  438015  438019  438021  438025  438031  438033  438039  438043  438045  438049  438055  438061  438063  438069  438073  438075  438081  438085  438091  438099  447348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王彦章听说后,急奔晋王大军而来,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来

B.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将把奸臣全部杀掉,来告谢天下

   C.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当时段凝用贿赂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

   D.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段凝)一向与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

试题详情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    B.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

   C.因协力以倾之          D.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试题详情

2.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 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

   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     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B.析屋木编筏      析:拆毁

   C.垂陷者数四      垂:接近、快要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   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试题详情

180. 王彦章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试题详情

6.①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②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每句2分,共4分)

试题详情

1.C 2.D 3.C 4.A 5.B

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试题详情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译文: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译文: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