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滑距离s(m)0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将下列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BDACE
BDACE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C.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D.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E.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
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两个测量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则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0.3
0.3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1.2
1.2
 m/s2,EF间的距离可能是
7.2
7.2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为
13.870
13.870
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2.310
2.310
mm,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6.6
×10
-7
 
6.6
×10
-7
 
m.

(2)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该同学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S
 
4
-S
 
2
2△t
S
 
4
-S
 
2
2△t
,小车的加速度为
S
 
4
-
2S
 
2
4
t
2
 
S
 
4
-
2S
 
2
4
t
2
 

(3)实验室有一闲置的电流表A1,实验员为测定它的内阻r1的精确值,
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为1Ω)
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约为3kΩ)    定值电阻R0=5Ω
滑动变阻器R1 ( 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50Ω  额定电流为0.3A)
电源 E,电动势为3V,内阻较小         导线,电键若干
①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而且能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减少误差,在答题卷的方框中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的器材的代号.
②若选测量的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r1的表达式为r1=
(I
 
2
-I
 
1
)R
 
0
I
 
1
(I
 
2
-I
 
1
)R
 
0
I
 
1
;式中各符号的意思是
R
 
0
是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
I
 
1
I
 
2
分别是某次实验电流表
A
 
1
A
 
2
的读数
R
 
0
是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
I
 
1
I
 
2
分别是某次实验电流表
A
 
1
A
 
2
的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是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d1=3cm,d2=7.5cm,d3=13.5cm,则①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
匀加速直线
的运动,理由是
△s=常数
△s=常数
;②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0.375
0.375
m/s;③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1.5
1.5
m/s2
(2)在根据图2装置在进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电磁打点计时器;B、天平;C、秒表;D、220V交流电源;E、电池;F、学生电源;G、纸带;H、细绳、砝码、实验小车;I、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J、毫米刻度尺;
①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有:
A、B、F、G、H、I、J
A、B、F、G、H、I、J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实验小车
实验小车

②本实验分两大步骤进行:
第一步:
第一步:研究a与F的关系(m一定)
第一步:研究a与F的关系(m一定)

第二步:
第二步:研究a与m的关系(F一定)
第二步:研究a与m的关系(F一定)

③某同学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不慎将已平衡好摩擦力的长木板下面垫的小木片向远离定滑轮端移动一段距离而没有发现,那么描绘出来的a-F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B
B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所示,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在一段纸带上得到5个清晰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从1点起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分别为2.80cm、4.40cm、5.98cm、7.60cm.则打下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2)如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mm.
(3)某同学按正确步骤选用欧姆挡“×100”测某电阻时,指针位置如图(3),则被测电阻阻值为
 
Ω.
精英家教网
为了更准确测量该电阻,该同学使用伏安法.可选用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为1mA,内阻约为5Ω);
B.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约为0.1Ω);
C.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约为10kΩ);
D.电压表V2(量程为15V,内阻约为30k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电阻值为20Ω);
F.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②试设计实验电路图,画在虚线方框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2)某学校的学生为了测定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想出了很多方法.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②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2 3 4 5 6
h/c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9.5 12.5 28.5 39.0 48.0 56.5
精英家教网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