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苯来 -- 苯的制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左上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⑵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B.78~80℃C.85~90℃D.215~220℃
⑶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⑷蒸馏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在步骤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       
⑸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左上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⑵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 78~80℃    C. 85~90℃   D. 215~220℃

⑶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⑷蒸馏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在步骤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       

⑸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a.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乙醇(过量)、20 mL 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 ℃)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b.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c.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d.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e.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①步骤a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b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③加入乙醇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d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步骤d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下口的玻璃活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4)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Mr=122)                  (Mr=150)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   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___。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3)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关于步骤④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5)蒸馏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6)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污染”。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已于2000年11月禁止使用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袋、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据报道,德国Danone公司现已开发出的六十天能自行降解的绿色食品盒(杯)——聚乳酸(分子式为C3nH4n+2O2n+1,分子结构中含有支链)包装材料。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甘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中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态破坏;二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水质性缺水

(2)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3)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4)张俐娜教授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5)德国公司生产的绿色食品杯所用的原料乳酸可以从甜菜发酵的糖液中提取,然后通过__________反应可生成聚乳酸。聚乳酸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纯化学水解成乳酸单体,然后由乳酸单体在微菌的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