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2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A.电阻R中没有电流 B.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案例探究 [例1]如图11-3所示的电路中.4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E为直流电源.其内阻可以不计.没有标明哪一极是正极.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两个平行极板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当电键K闭合时.带电小球静止在两极板间的中点O上.现把电键打开.带电小球便往平行极板电容器的某个极板运动.并与此极板碰撞.设在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但带电小球的电量发生变化.碰后小球带有与该极板相同性质的电荷.而且所带的电量恰好刚能使它运动到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另一极板.求小球与电容器某个极板碰撞后所带的电荷. 命题意图:考查推理判断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不能深刻把握该物理过程的本质.无法找到破题的切入点(K断开→U3变化→q所受力F变化→q运动状态变化).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与技巧: 由电路图可以看出.因R4支路上无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无论K是否闭合始终等于电阻R3上的电压U3.当K闭合时.设此两极板间电压为U.电源的电动势为E.由分压关系可得U=U3=E ① 小球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得 =mg ② 当K断开.由R1和R3串联可得电容两极板间电压U′为 U′= ③ 由①③得U′=U ④ U′<U表明K断开后小球将向下极板运动.重力对小球做正功.电场力对小球做负功.表明小球所带电荷与下极板的极性相同.由功能关系 mg-qmv2-0 ⑤ 因小球与下极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设小球碰后电量变为q′.由功能关系得 q′U′-mgd=0-mv2 ⑥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 q′=q 即小球与下极板碰后电荷符号未变.电量变为原来的7/6. [例2]如图11-4所示.电容器C1=6 μF.C2=3 μF.电阻R1=6 Ω.R2=3 Ω.当电键K断开时.A.B两点间的电压UAB=?当K闭合时.电容器C1的电量改变了多少(设电压U=18 V)?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没有依据电路结构的变化分析求出电容器充放电前后的电压变化.使问题难于求解. 解题方法与技巧:在电路中电容C1.C2的作用是断路.当电键K断开时.电路中无电流.B.C等电势.A.D等电势.因此UAB=UDB=18 V.UAB=UAC=UDB=18 V.K断开时.电容器C1带电量为 Q1=C1UAC=C1UDC=6×10-6×18 C=1.08×10-4 C. 当K闭合时.电路R1.R2导通.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即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的电压分配关系得: UAC==12 V 此时电容器C1带电量为:Q1′=C1UAC=7.2×10-5 C 电容器C1带电量的变化量为:ΔQ=Q1-Q1′=3.6×10-5 C 所以C1带电量减少了3.6×10-5C ●锦囊妙计 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有充电.放电电流.一旦电流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一个阻值无限大(只考虑电容器是理想不漏电的情况)的元件.电容电路可看作是断路.简化电路时可去掉它.简化后若要求电容器所带电量时.可在相应的位置补上.分析和计算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时.关键是准确地判断并求出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其具体方法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

D、滑动变阻器

E、滑动变阻器

F、定值电阻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1-甲中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11-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

则由图线可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_______,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

D、滑动变阻器

E、滑动变阻器

F、定值电阻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1-甲中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11-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

则由图线可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_______,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

D、滑动变阻器

E、滑动变阻器

F、定值电阻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1-甲中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11-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

则由图线可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_______,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

D、滑动变阻器

E、滑动变阻器

F、定值电阻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1-甲中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11-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

则由图线可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_______,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如图(甲)是由某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象,若用该电阻与电池(电动势E=1.5V,内阻不计)、电流表(量程为5mA、内阻Rg=100Ω)、电阻箱R′串联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
①电流刻度较大处对应的温度刻度值
 
;(填“较大”或“较小”)
②若电阻箱阻值R′=50Ω,在丙图中空格处(5mA)对应的温度数值为
 
℃.
精英家教网
(2)PTC元件由于材料的原因有特殊的导电特性,其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复杂.现有一只由PTC元件做成的加热器,实验测出各温度下它的阻值,数据如下: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R/kΩ 14 11 7 3 4 5 6 8 10 14 16
加热器接到200V的电源上,在方格纸上已根据反复实验的大量实验数据作出了PTC加热器功率P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曲线,已知PTC加热器器外表面向四周散热的功率为PQ=0.1(t-t0)瓦,其中t(单位为℃)为加热器的温度,t0为室温(本题取20℃).
①请在同一坐标平面内作出PQ与温度t之间关系的图象
②加热器工作的稳定温度为
 
℃;
③加热器保持工作稳定温度的原理为:
当温度稍高于稳定温度时:
 

当温度稍低于稳定温度时:
 
从而保持温度稳定.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