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1393  441401  441407  441411  441417  441419  441423  441429  441431  441437  441443  441447  441449  441453  441459  441461  441467  441471  441473  441477  441479  441483  441485  441487  441488  441489  441491  441492  441493  441495  441497  441501  441503  441507  441509  441513  441519  441521  441527  441531  441533  441537  441543  441549  441551  441557  441561  441563  441569  441573  441579  441587  447090 

11.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试题详情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

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试题详情

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试题详情

8.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动,经常

试题详情

7.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 偷换概念,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

试题详情

6.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

试题详情

5.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以偏概全或因果颠倒,题中“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 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试题详情

4.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注意前后的照应,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试题详情

3.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A、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缺主语“我们”,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前两个关联词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那么,“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的主语也是“甲型流感病毒”,就不恰当了。

B、搭配不当,“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学”与“活动”不搭配,应为“参加学雷锋活动”。

D、句式杂糅,“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应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试题详情

2.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用错对象,不符合语境)

C、崇论宏议: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