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印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由称霸世界政策而引起的,而中美之间的矛盾却是帝国主义国家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美国称霸全球政策的产物,所以说,中印之间的吵架与中美矛盾是有实质不同的。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缓和,尤其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中印等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
3. 美国为什么“总是要整我们”?
答案:
2. 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说“中国是很需要朋友的”?
1. “这种吵架,和我们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这种吵架并没有最终阻碍中国与印度等国发展关系,想一想为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随即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主席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此后,毛泽东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发表谈话,他说:“我很高兴能有这几次会谈,使我们相互交换了意见。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和我们同杜勒斯(50年代美国国务卿)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中国是很需要朋友的,在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美国。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
思考:
1.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答案:因为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参加会议的亚非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表讲话
2.关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几个问题:第一,新旧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社会制度本质上存在的差别,由此进一步说明:“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背景的结晶”。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第三,为实现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四大方针。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转入“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六)设置了民族工作机构,形成了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体系。
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
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建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