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有高锰酸钾、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氯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大理石,下列仪器及相关用品:
(1)用上述一种药品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当气泡连续且比较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_____,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可以随时添加稀盐酸,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选择一种合理情况即可),若选用k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若选用k装置验证二氧化碳,其中的药品名称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能够导出的原因是,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使_____压强变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出。
【答案】2KMnO4K2MnO4+ MnO2+O2↑(合理即可)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收集 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cdfh(或abcdf) a 澄清石灰水 气体增多 大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MnO2+O2↑;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收集;停止加热时,需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后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且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槽里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故填:2KMnO4K2MnO4+ MnO2+O2↑;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收集;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2)实验室制取CO2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则可选择的仪器或装置组合c、 d.、f、h(或abcdf) ;欲使用装置k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长管a端通入,若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
c、 d.、f、h(或abcdf);a;澄清石灰水;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能够导出的原因是,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使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出,故填:气体增多;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2)以A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以C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A气体从n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m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m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瓶内装满水,在n端接量筒,气体从m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如图A),盖好盖子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①小华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认为上述实验现象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已反应,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小华的质疑,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传感器测量B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首先检查B装置气密性,图像C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③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收集满CO2,通过注射器分别向瓶中注入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图D是实验中同学们用传感器测得的锥形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Ⅰ”或“Ⅱ”)。
④为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小宁向变瘪的塑料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塑料瓶又重新鼓起。写出加入盐酸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摄入_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作用。
(4)牛奶是一种优质食品,除水外,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5)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隔绝氧气
C 移动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水不属于_____(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纯净物
(2)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2: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消毒剂有液氯。)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X的名称是_____。
②明矾的作用是_____;其原理是明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
③液氯(化学式Cl2)杀菌消毒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液氯也会与水中杂质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水煮沸后,仍需要打开壶盖继续加热一会儿。
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运动 C 分子间隔 D 分子种类
这种方法与实验室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5)图4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的优点是_____。
A 使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 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
C 不易堵塞活性炭孔
D 可以将硬水软化
(6)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_____。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请回答: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①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并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②若用E装置干燥并收集一瓶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CO2
B O2
C H2
D NH3
(4)实验室可用块状电石(CaC2) 与足量的水在常温下剧烈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小雨同学在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小雨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观察到A试管中预期的实验现象,从操作上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②实验成功后,小雨把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合并,然后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不溶性固体。为此,小雨继续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不溶性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
[实验并得出结论]过滤,向滤出的不溶性固体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该不溶性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此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反思与评价]小军同学用表面积相等的以上三种金属片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完成同样的探究,却意外发现铁片中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黄色。试写出溶液变为黄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的学科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 周岁的生日。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和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硅是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______________离子(填“阴”或“阳”)。
(3)从上图推测,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 CH4 和H2O,见下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A 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在B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