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O3 HCl    CaCl2B.NaCl   BaCl2 Na2CO3
C.H2SO4 FeCl3 NaNO3D.NaOH  HNO3 NH4NO3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B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棕黄色,故选项错误;
D、NaOH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NaOH与NH4NO3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用语填空:一种复合肥KNO3  硫酸铁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临近中考,小敏妈妈为她拟定的食谱为:米饭,红烧肉、清蒸鱼、豆腐、牛奶.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花生米B.凉拌黄瓜C.炖排骨D.炒鸡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BD(填写装置序号)能收集到较纯净的H2
(3)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木条伸到瓶口,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4)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7)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使右侧管内的压强增大,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二)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
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小亮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如果有NaOH存在,含有酚酞的溶液不能为无色.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
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或没有气泡产生)
小丽
(或小明)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可用于制肥皂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NaHCO3溶液
C.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
D.用燃烧的木条可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根据下列 A、B、C 三个实验的图示回答问题:

(1)用A图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利用B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二氧化碳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灭火.
(3)利用C图所示方法,通电一段时间后,B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 此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
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2)若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C.

(3)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锥形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4)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①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②NO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①和②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两面性.
(5)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方案二: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选择此方案的理由是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的含氮量,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取8.5g该化肥样品,并全部装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0gNaOH溶液并加热,恰好完全反应,并测其残留物如图所示.(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其它成分不含氮,也不参加反应).试求:
(1)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