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 X2 和ng Y2 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 Z
C.若有ag X2 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 (2b-a) g Y2
D.若X2 和Y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解答 解: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Z中含有一个x三个y,说法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说法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不是(a-b)gY2,说法错误.
D、若X2 和Y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M+3N}{2}$,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方面的问题,解题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07年12月3日,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由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下列对落实通知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B.提倡使用竹篮等传统物品代替塑料购物袋
C.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D.研制、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如“玉米塑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2N;     (2)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3)4个铝离子4Al3+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5)氦气He.(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N2
(7)4个铵根离子4NH4+    (8)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stackrel{+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4Na+3CO2↑═C+2Na2CO3B.Na+CO2$\frac{\underline{\;440℃\;}}{高温}$C+Na2CO3
C.2Na+3CO2$\frac{\underline{\;440℃\;}}{高压}$C+2NaCO3D.4Na+3CO2$\frac{\underline{\;440℃\;}}{高压}$C+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_{8}^{18}$O(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为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被用作示踪原子.${\;}_{8}^{18}$O与普通氧原子属于(  )
A.相同分子B.相同原子C.相同元素D.相同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7种物质由H、C、O、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Fe3O4
(2)甲与丙的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丁的溶液可用于检验无色无味的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的水经过不同处理后,用途更加广泛.
(1)如图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中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主要设备是过滤池,除去臭味和一些可溶性杂质的设备是活性炭吸附池.经过以上处理的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蒸馏.
(2)目前,许多自来水厂采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常温下,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菌消毒.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构成纯净物的粒子间的关系图.请在A、B处填入任何一个符合题意的物质的名称,C、D处填入粒子名称(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A:H2O;B:NaCl;
C:分子;D: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倒回原试剂瓶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带回家中D.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