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uO $\frac{\underline{\;高温\;}}{\;}$Cu+CO↑.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CO2、CO(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点燃酒精灯给CuO加热,观察黑色粉末CuO是否变红,(确定CO是否存在).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判断;
(2)熟记题目假设的是猜想b成立,也就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CO;
(3)根据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
(4)先验证生成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再验证有一氧化碳;

解答 解:
(1)因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产物为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由于题目假设是猜想b成立,也就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CO,所以对应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式是:C+CuO $\frac{\underline{\;高温\;}}{\;}$Cu+CO↑.故答案为:C+CuO $\frac{\underline{\;高温\;}}{\;}$Cu+CO↑.
(3)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A中石灰水是确认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存在CO2;经过B装置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C中石灰水是确认CO2是否已经被除尽,排除二氧化碳对下面实验的干扰.而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作用;
故答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4)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故答为:开始时缓缓通入气体产物,观察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观察黑色粉末CuO是否变红(确定CO是否存在).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
(2)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
(3)CO2、CO(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点燃酒精灯给CuO加热,观察黑色粉末CuO是否变红,(确定CO是否存在).

点评 本题为综合实验题,考查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审题仔细,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有发散思维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平时要加强练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验证 N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D比较 Fe、Cu、Al 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 CuSO4 溶液,铜丝浸入 AgNO3 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因为NaOH与H2SO4不能共存.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只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BaCl2和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实验推广1】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而SO42-、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a2+和CO32-
【实验推广2】中和反应是没有现象的,如果要鉴别三瓶液体:稀硫酸,澄清石灰水,食盐水.提供试剂有:(A)酚酞,(B)纯碱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出来,则选用试剂可以是B(从提供的试剂中选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相关实验装置如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现要制取相对干燥的氢气,请从A-E中选择合适的装置BE或BF(填字母).
(2)有同学质疑以上方法制取的氢气并不完全干燥,理由是稀硫酸中含有水,用稀硫酸制取的氢气含有水蒸气,其改进的方法是添加F装置和药品浓硫酸,此时气体应从导管口a(填“a”或“b”)通入.
(3)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浓度为20%,则用浓度为80%的浓硫酸配置100g20%的稀硫酸,量取水时所用的量筒应选择B(填序号).   A.50mL   B.100mL     C.200mL
(4)实验结束后,小艾同学对废液的组成产生了兴趣,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情况:①只有硫酸锌;②含有硫酸和硫酸锌;为确定溶液的组成,小艾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在废液中加入过量某金属粉末,发现有气泡产生,且所得溶液为混合溶液,则猜想②正确,加入的金属是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现有四种溶液:①氯化钠溶液 ②氯化钡溶液 ③硫酸铜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不使用其它试剂就可以把它们一一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某课外研究小组向实验教师领取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⑥集气瓶.要完成该实验,他们还必须向实验老师领取的仪器有镊子、火柴和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收集CO2时,他们如何检验CO2已收集满?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本实验的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我们所熟悉的一种气体是氧气;
他们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条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做了如下四个对比实验:
①取m g大理石粉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反应;
②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反应;
③取m g大理石粉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
④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顺序为③>①>④>②.
实验结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产生CO2快慢的因素有大理石的状态和盐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合物R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其中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2B.16C.23D.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氧气)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安装安全气囊可以有效保护乘车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该粉末由Fe2O3固体和化合物甲组成,加热13.0克化合物甲,完全分解生成8.4克氮气和单质乙.单质乙可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有Na2O生成.
(1)化合物甲的化学式是Na3N;
(2)Na2O可与空气中的两种氧化物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NaHCO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