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后整理仪器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
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在不断运动
(1)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2)①浓氨水显碱性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写出一条即可,符合题意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讨论】(1)BC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E试管中酚酞不变红,E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浓氨水显碱性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装置密闭,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BC温度不同,变红的速率不同,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分子、 和 构成的。如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
(2)图l是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图2是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若图l表示原子,则X= 。 若图l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结合图2信息写出该微粒符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图烧杯甲、乙中分别盛放了一种无色溶液,小木块上各有一支燃着的蜡烛,向甲中溶液撒入白色粉末后,发现烧杯中蜡烛会逐渐熄灭。在乙烧杯上放了玻璃片,发现烧杯中蜡烛也熄灭了,而且乙中溶液变浑浊。
(1)烧杯甲中蜡烛熄灭的可能原因是 ,撒入的白色粉末可能是 。写出一个符合这种现象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2)烧杯乙中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烧杯中盛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现有金刚石、氮气、氧气、石墨、干冰五种物质,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3)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4)可作电极材料是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
(2)C粒子属于____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___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 面粉和蔗糖(加水,振荡) B. 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 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 D. 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