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 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林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她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 作为发生装置,请写出选择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 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______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不需加热需加热

(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集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A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KClO3KCl+O2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BAC

【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铁架台,②是集气瓶;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A为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KClO3KCl+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4)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

(5)因为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是固体和固体的加热反应,可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可用装置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有一处不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超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_____

装置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组装好仪器,然后从漏斗处向装置中加水至___________,夹紧止水夹,再向漏斗中加水,然后观察,如果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好。

王凡同学认为装置C装置比B装置好,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成名同学用F装置收集氧气,最佳收集时间是___________,当 ______________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5)张天同学想收集一瓶用于蜡烛燃烧并检验产物的氧气,收集装置选________

(6)李华同学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小明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示意图。请你为小明指出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3)(现象与结论):(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

C.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D. 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下图所示)学习后,思考能否用其它可燃物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能用哪些可燃物代替红磷?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镁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以用铁丝代替

乙同学:可以用木炭代替

丙同学:可以用镁条代替

(探究与反思)

(1)丁同学根据自己所学化学知识,直接否定了甲同学的想法,请你说出他的理由:_______

(2)乙同学利用木炭代替红磷做了这一实验,但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值远小于实际值,若他实验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知道原因以后,乙查阅了上述资料,在不改变可燃物木炭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了调整,准确测出了氧气含量,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镁条作可燃物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72%(实验操作无误),丁同学认为氮气一定参与了反应,请说出丁同学的依据_____________

通过查阅上述资料证实了他的说法,请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4)老师提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类似,可以用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用右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

a.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

b.右图装置中利用了粗铜丝的________性,此装置相比于教材中实验装置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c.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组装好如右图所示装置,使两侧玻璃管中液面相平,然后将右侧玻璃管抬高,下列现象能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

A.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仍相平

B.两侧玻璃管中右侧液面高

C.两侧玻璃管中左侧液面高

d.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仍小于实际值,其原因可能有(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要满足: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燃料为丙烷,丙烷化学符号为C3H8,是无色气体,纯品无臭。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丙烷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请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收集结束后,发现水开始向试管倒流,此时他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补救。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接近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氢气可以从_______(填“c”“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E、F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的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G 在D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H。

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符号: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写出D和G反应生成H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