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温室效应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导致的,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富氧燃烧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在富氧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达95?需要分离就可直接液化回收,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1)设备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此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设备2中加入的煤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收的二氧化碳除了用于工业生产之外,请你再举出一例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镁与NH4Cl溶液反应,不仅有一种盐生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气体可能是HCl、02、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为确定是否含有HCl,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该气体中_ HCl (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02,则可用_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2NH3+3CuO == 3Cu+N2+3H20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_ ,证明有NH3;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 ,证明有H2。
(四)实验反思:
(4)浓硫酸的作用是_ 。
(5)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 以确保安全。
(6)写出Mg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丁酸乙酯(化学式为)是一种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请根据丁酸乙酯的化学式计算:
(1)每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丁酸乙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___________g丁酸乙酯中含6.4g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如图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用A、E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皆可)
制取氧气有如下实验步骤:
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固定装置:④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⑦②③①④③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②③①④⑥③
(3)乙炔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要得到较纯浄的乙炔气体,图中最适合的制取装置是_____
(4)装置F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关于该装置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瓶内装满空气,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适量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物质,它们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①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4)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0还原Fe20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己知由A装置制取的C0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02。(己知:2Na0H+C02=Na2C03+H20)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5)国产C919大型客机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得到铝和氧气。试计算电解10.2t氧化铝,理论上能生成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产硫酸。同时还能得到一种副产品氧化铁用于炼铁,其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S2+11O22Fe2O3+8SO2;②2SO2+O22SO3;③SO3+H2O=H2SO4;④ Fe2O3+3CO2Fe+3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④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反应①④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 反应②③属于化合反应
D. 四个反应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下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的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1)这瓶试剂可能是_____溶液
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2)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收集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
(3)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设计实验)
(4)①小芳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结论正确。
②小欣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她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选择与小欣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水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化学式,下同).
(2)物质D是____.
探究二:
(实验一)探究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一定温度下,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绘制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3)图中P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____种溶质.
(实验二)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适量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产生气泡.
(4)产生的气体是____,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实验三)检验实验废液成分.
取收集在废液缸中的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样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废液中除含有氯化钠、硫酸钠,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5)试剂甲是____溶液;
(6)证明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____;
(7)现有实验操作还没有完全达到实验目的,必须补充的操作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他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等.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同时含有少量的 Fe2O3、FeO等)为原料制 TiO2,再由 TiO2制金属 Ti 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1)写出工艺流程中生成硫酸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
(3)工艺流程中,水解属于_______变化.
(4)工业上常在高温和氩气氛围中,用金属镁和 TiCl4反应的方法制备Ti,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为_________.
(5)TiO2可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71:12的比例参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