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晴,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序号标示的材料一共分为_____类。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箱。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为验证铁、铜、铝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都达到了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有铝片、铁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实验操作 |
①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
③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
【答案】三 延展性 4Al+3O2=2A12O3 Fe+CuSO4=FeSO4+Cu FeSO4 稀盐酸
【解析】
(1)金属单质及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①铁螺丝钉、②铝箔反光片、④铜质插头都属于金属材料;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塑料灯座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所以图中序号标示的材料一共分为三类,故填:三;
(2)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铝制成箔片,故填:延展性;
(3)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层,隔绝金属铝与氧气的进一步接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12O3,故填:4Al+3O2=2A12O3;
(4)①由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时可用“两头取盐中间取金”的方法可知,方案一中选用的溶液是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金属选用的是铁片,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②由验证三种的活动性可用“两头取金中间取盐”的方法可知,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硫酸亚铁的溶液,化学式是:FeSO4,故填:FeSO4;
③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前两位选用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盐,他选择的溶液可以是酸,可选用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实验方案,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
①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_____。
②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_____,若不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思维拓展)
(4)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物质(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5)写出装置B中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6)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
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
(定量探究)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硫酸铜溶液进行定量探究。
A.量取100mL上述硫酸铜溶液,倒入放在电子天平上的烧杯中,然后加入20.00g铁粉,充分搅拌,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 称量时间 | 质量/g |
烧杯 | 55.65 | |
烧杯+硫酸铜溶液 | 215.65 | |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 30s | 235.59 |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 60s | 235.45 |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 90s | 235.45 |
B.90s后,将烧杯中的物质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滤渣15.2g。
C.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7)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铁粉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
②计算上述硫酸铜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 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1)(4) B. (2)(3)
C. (1)(2) D. (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制备纯碱的过程中涉及NaCl、NH4Cl、NaHCO3等物质。请结合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NaHCO3 | 6.9 | 8.2 | 9.6 | 11.1 | 12.7 | 14.5 | 16.4 |
(1)表中物质中,溶解性属于可溶的物质是_____。
(2)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保持烧杯中各物质质量不变,升温至50℃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要使20℃时接近饱和的 NaHCO3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4)有一杯60℃的NH4Cl的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100g),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请判断:
①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b.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由40℃降温至3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
②A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m的范围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X | 单质 | 化合反应 | 纯净物 | 化合反应 |
Y | 化合物 | 分解反应 | 混合物 | 氧化反应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3g纯净物X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X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 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C. 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 X可能的化学式是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时析出的溶质质量相同
B. 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C. 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甲的质量分数大
D. a2℃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130g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