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 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x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xC的化学式是Fe3C。
【答案】BD
【解析】
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硫酸铵,由于碳酸铵过量,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通过洗涤干燥,少量的转化为和,碳将氧化铁转化为还原性铁粉。
A、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硫酸铵,“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沉淀,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碳酸铵过量,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转化为和,此时与反应的物质有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0.22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设生成0.48g氢气需要单质铁的质量为a
则中铁元素的质量为,中铁、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则的化学式为,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A”或“B”或“C”)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现象为_____;除此之外,该实验还能研究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2)某同学将变红了的棉球用吹风机烘干后,观察到棉球又变回紫色。但是,他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碳酸受热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 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实验与探究)
操作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
实验一 | ①________ | 化学方程式是: K2CO3+H2SO4=K2SO4+H2O+CO2↑ | 生成物中 有气体或 有④____ 或有沉淀 生成时, 复分解反 应可以发 生。 | |
实验二 | 适量的稀硫酸 滴有②______的NaOH溶液 | 溶液颜色 由红色恰 好变为无 色 | 该离子是③____ | |
实验三 | 产生白色 沉淀 | 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 a 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 a 中逐滴滴加 K2CO3 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 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 a 中的溶质是⑤______。
(拓展)将稀盐酸、Ca(OH)2 溶液、NaCl 溶液、Na2CO3 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 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朝着单位体积内______(填微粒种类 名称)数目减小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分别是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B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一种氧化物,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人体胃酸中含有F,可帮助消化。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F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C与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D→E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A→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冶炼
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左右。
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
(1)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 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 B 前者属于酸,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
C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 D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
(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
①Cu2(OH)2CO32CuO+CO2↑+H2O ②2CuO+C2Cu+CO2↑
③CuO+COCu+CO2 ④CO2+C2CO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
(4)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5)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碱式碳酸铜由Na2CO310H2O与CuSO45H2O反应制备,原理: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称取14.0gCuSO45H2O、16.0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
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___。
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___。
组成测定:
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和n的比值。
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_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64g/L)
实验序号 | 样品质量/g | CO2体积/m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
1 | 0.542 | 44.82 |
2 | 0.542 | 44.80 |
3 | 0.542 | 44.7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常用的溶剂,请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若探究甲、乙的溶解性的同时还想硏究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请你重新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操作_____。
(2)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图二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填编号);
③t1℃时,将l5g甲加入到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
④取甲、乙的混合物100g溶于100g热水,待冷却到t2℃,若甲析出而乙不析出,则混合物中甲的质量分数ω的取值范围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如下),下面是某同学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填写的部分实验报告,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 有关问题 |
⑴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是_____。 |
⑵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 | ①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 ②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欲调整装置中试管的倾斜角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___旋钮。 ④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 |
实验步骤 | 有关问题 |
⑶加热试管,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 ①加热试管的方法是____。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收集满瓶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
⑷气体收集完毕后,操作B | 操作B是先____,再_____ |
⑸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留有水 D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⑹选择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的理由是____。
⑺)加热3.16g高锰酸钾固体一段时间,若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有1/4转化为氧气,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⑻林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O2,实验结束时,林同学发现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固体质量____(填“减轻”或“增重”),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林同学提出:不用测定质量也能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林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可能是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K2MnO4分解的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为验证此结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分别取K2MnO4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K2O,一支试管中不加K2O。
②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分别收集一瓶气体。③比较所用的时间长短,以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该过程中还必须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______作用。实验室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C1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1O2的反应如下:C12+2NaC1O2=2C1O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食盐水能导电是由于食盐溶于水形成______。
(4)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③t2℃时,将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蒸发掉6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