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实验室可以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来制取一氧化碳,反应原理为:
H2C2O4CO↑+ CO2↑+ H2O
小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一氧化碳,并验证一氧化碳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漏斗a的漏斗颈没入液面下的目
的是 。
(2)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3)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4)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CO能与CuO反应? 。
(5)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1分) (2)吸收二氧化碳(1分)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1分)
(4)D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E中石灰水变浑浊。(2分)
(5)CuO + CO Cu + CO2(2分)
解析试题分析:(1)长颈漏斗a的漏斗颈没入液面是为了让液体封住导管口,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
(2)根据题意可知:A中反应会生成CO、 CO2,而在装置E需要验证D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应将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利用B中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3)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4)如D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氧化铁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则可说明CO能与CuO反应。
(5)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 + CO Cu + CO2。
考点: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评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实验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提出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全部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假设三:该溶液部分变质。此时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根据以上假设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溶液样品,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无沉淀出现,则假设一正确;若有沉淀出现,再向反应后的残留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假设 正确,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另一种假设正确。
方案二:取溶液样品,向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若假设一正确,则出现的现象是自始至终都无气体生成;若假设二正确,则加盐酸,就立即有气体生成;若假设三正确,则出现的现象是 。
【方案评价】万相宏同学认为将方案一中的氯化钙溶液换为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完成实验,你认为他的评价 (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
【实验结论】假设三正确。
【反思拓展】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1分)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 (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小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燕将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①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是 、 。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井水中也因为含有较多的MgCl2、CaCl2而不能直接饮用,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
(7)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 g
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
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504双吸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实验小组同学对一包使用过的“504双吸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Fe + 2FeCl3 === 3FeCl2
【进行猜想】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不含Fe2O3。 |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 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下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20oC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水溶液的pH | 7 | 14 | 11 | 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 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 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 可能是______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_________。
图 1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 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 测定结果 | 溶液成分 |
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 | ②若pH>7 | |
③若 | 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 性;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 产生,说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以用小苏打治疗 ;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CO2气体呢?于是她如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刚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