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金属和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合金的密度一般都比较小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在金属表面涂油漆能防止金属生锈

分析 A、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铁在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
D、使金属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解答 解:A、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正确;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正确;
D、表面涂油漆能使金属与水和氧气隔绝,能防止金属制品的锈蚀,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ac(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铯元素(Cs)是元素周期表中第55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
(2)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钠元素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它是一种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氯化铯的化学式为CsCl2
(3)铯元素所形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是Cs2CO3,铯元素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Cs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有下列物质:①O2 ②CO2 ③H2 ④氦气 ⑤硬水 ⑥软水,请用序号填空.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①;(2)最洁净的能源是③;(3)加入肥皂水发生反应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是⑤;(4)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④;(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且其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②;(6)在空气中能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现有镁、铝、锌、铁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g,则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为(  )
A.10gB.40gC.60gD.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它可用于制备补碘剂Ca(IO32,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熟石灰也可用于中和含有盐酸的废酸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酸(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不足.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恰好褪去.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原因是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稀硫酸.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2%.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有一用排水法收集的某种气体,正立于实验桌上.据此分析回答:
(1)该气体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①难溶于水,
②密度比空气大.
(2)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①气体的密度,
②气体的溶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在图中补充相关粒子的图形,使其表示正确,你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分子发生在分,原子重新组合;
(3)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写出其判断依据是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