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H2SO4Mg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答案】B

【解析】

A、电解水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A错误;

B、反应开始,硫酸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逐渐减少,溶液的pH增大,当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再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此时溶液仍为中性,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把硫酸镁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就显碱性,pH值大于7。故B正确;

C、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即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C错误;

D、再加入溶质前,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尘埃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为________

2)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

3)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4)加热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生成的气体可用_________试纸检验

5)用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生成盐的名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为蓝色溶液,E为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取量最大的一种金属。(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略去)。

请回答:

B的化学式为______;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甲中,物质的分子种类__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 (填微粒的名称)

(2)装置乙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常用的实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部分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⑧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一起有①②⑤⑥⑦⑧,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___(只答一点就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离子______; (2)硝酸_______

(3)氩气______;(4)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

(5)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6)不含金属元素的碱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用等质量、等溶液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要使a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315℃时,将b的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后所得溶液与蒸发前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①物质b的溶解度 ②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质的质量

430℃时,要分别配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a_____b(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 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