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碳酸钠固体、块状大理石、粉末状大理石、稀硫酸、稀盐酸和浓盐酸;A、B、C、D、E、F、G、H等装置和试管等仪器.
(1)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选_____(填序号),按要求连接好装置后,在装入药品之前必不可少的操作_____.制CO2的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_____气体,其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装置A和装置H连接可制取我们常见的_____气体.
(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在四支试管中取等量固体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现象如表.
反应物 | ①粉末状大理石 +稀盐酸 | ②碳酸钠固体 +稀硫酸 | ③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 ④块状大理石 +稀硫酸 |
现 象 | 剧烈,瞬间完成 | 剧烈,瞬间完成 | 有平稳气流产生 | 很慢,稍后停止 |
由此推知,实验室用于制取CO2的药品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若要制取干燥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
(5)若不慎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制得了CO2气体,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
【答案】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氧气或氢气 2H2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 氧气 Ca(OH)2+CO2═CaCO3↓+H2O ③ CaCO3+2HCl═CaCl2+CO2↑+H2O BCG BECG
【解析】
(1)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B;制气体时,连接仪器,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氢气,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都不需要加热,制CO2的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用装置A制气体需要加热,初中化学中通过加热制气体一般为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装置制氧气,H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装置A和装置H连接可制取氧气;
(2)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通过比较可知:实验③有平稳气流产生,实验室用于制取CO2的药品最合理的是③,碳酸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制取干燥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CG;
(5)如果用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不慎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制得了CO2气体,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EC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后,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根据已有知识再设计几套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装置中的三套。
实验甲:先将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待装置冷却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乙:先在试管中放入一团白磷,用橡皮塞塞紧后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将试管如图乙倒立于水槽中,并在水下取下橡皮塞;
实验丙:在一个带有活塞和刻度的容器内放入一团白磷(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度),置于盛有80度热水的烧杯上方。
(1)从环保的角度分析,甲和乙哪一个装置更好?__________。
(2)小丽同学按照丙装置进行实验,她观察到白磷_________,活塞先往________(填“左”或“右”)移,最后活塞停留在_________刻度处。请写出该实验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化学方程式2HgO2Hg+O2↑的理解和描述正确的是( )
A. 2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2份质量的汞和1份质量的氧气
B. 2个氧化汞分子加热分解生成2个汞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C. 此化学反应生成了两种新微粒:汞原子和氧分子
D. 此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工厂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什么铝比铁更耐腐蚀_____
(3)铁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可以防止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_____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
②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③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④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硝酸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填“①”或“②”)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 O2 将 HCl 转化成 Cl2,可提高效益,主要流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正确的 是
A. 反应Ⅰ是置换反应,反应Ⅱ是复分解反应
B. 需要不断补充 CuO,该转化才能持续进行
C. 该转化可表示为:4HCl+O2Cl2 +2H2O
D. 理论上,每消耗 36.5gHCl 就会产生 71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近日,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具有较强的_____性;
(2)如图1的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mL,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欲使图2中乙溶液的状态从P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4)图2,t2℃时,把56克乙物质加入到200克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5)图2,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t1℃时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6)图2,将150克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克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某地盛产石灰石,其中含有不溶于盐酸的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全部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使得稀盐酸和碳酸钙恰好反应。已知称量初始时刻的烧杯及所盛物质(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总质量为80.0g.(其中烧杯质量为62.8g)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及所盛物质的质量与相应时间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烧杯及所盛物质质量/克 | 80.0 | 79.0 | 78.3 | 77.9 | 77.8 | 77.8 |
试计算:(1)反应结束后,共放出_____克的二氧化碳?
(2)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可能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铜离子有关;
丙同学:可能与铜单质有关。丙同学猜想的依据是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室温时,小组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产生气泡的快慢 | 较快 | 明显加快 | 较快 | 明显加快 |
(分析并得出结论)
(3)由实验①和实验③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得出甲同学的猜想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实验④是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丙同学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实验②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组同学得出_____的猜想正确。
(5)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实验方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