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 电解水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A、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选项不正确;

B、向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不断减小,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溶质质量为零,继续加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又从零不断增加,故选项正确;

C、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足量镁、锌反应,酸相等生成氢气质量应相等,故选项不正确;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始终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过氧化氢溶液具有强氧化性,3%的过氧化氢溶液就能够有效杀死各类细菌和病毒,同样也可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

1)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____

2)若实验室中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当分解完全后共收集到3.2g氧气,试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____析出晶体较多。(“A”“B”)

(3)40℃时,将AB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物质有剩余(“A”“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童童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甲实验时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_现象。

童童同学将甲、乙实验后废液混合起来对废液进行处理,混合过程中产生气泡,过滤,得到滤液A,则产生气泡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滤液A中的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 :婷婷同学猜想: Na+CI-

童童同学猜想: Na+CI-CO32-SO42-

希溪同学猜想: Na+CI-Ba2+H+

[实验与探究] :为得出有关滤液成分的准确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其现象和结论如下:

[评价交流]请对童童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________________;根据希溪同学的实验现象及综合分析,最终可以得出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填符号) ;在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程中滤液A的离子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和③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符号)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研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首先应该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判断出_____________的离子,如果溶液中含有多种需要待测定的离子时,应该选择一种_______的试剂,根据现象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2)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_____

(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连接干燥装置C,如图,请把图C补画完全。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实验结果有图1、图2两种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写出一个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2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可能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并探究电解水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

实验一:电解水实验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水中添加NaOH,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右图所示,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极(选填"")。用________验证b,管中的气体。

2)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后NaOH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实验二:探究电解水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兴趣小组使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添加CaOH2增强水的导电性.添加CaOH2后形成饱和溶液。连接电源.除两极有气泡产生外,正极附近还出现明显的白色浑浊。兴趣小组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中白色不溶物的成分和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电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4)兴趣小组同学首先排除溶于水中的CO2,导致白色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不同猜想,并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同学甲:取与上:述实验相同体积的饱和CaOH2溶液于烧杯中,加热至电解时上升的温度,观察到溶液中没有明显的浑浊现象。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认为可能是水的减少导致白色浑浊。设计验证该猜想的实验操作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丙:认为可能是采用石墨电极电解导致白色浑浊。该同学用铂电极替代石墨电极重复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没有出现浑浊。根据这一现象, 推测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CaCO3。为进一步验证不溶物的成分:

i.可用__________操作分离出不溶物;

ii.设计方案并实验:____________(填操作现象) ,证明白色不溶物中含有碳酸根;

iii根据同学丙的实验,推测电解过程出现浑浊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1

10

6

2

10

m

3

10

3

4

10

3

1)如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