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2018 年 4 月 7 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 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甲基亚硝胺含有_____种元素;1 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 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7g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答案】 4 11 6:7 1.4g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1)由化学式可知,二甲基亚硝胺含有4种元素,每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含11个原子;

(2)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

(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3.7g××100%=1.4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恰好中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可能性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2:3

D. 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20

4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97

3.94

5.91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aHCO3 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

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 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 则该气体为 _____(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1:Mg(HCO3)2 能 溶于水。

查阅资料 2:MgCO3 、Mg(OH)2 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 氧化物。

(猜测):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和 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观察到_____,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MgCO3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 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8 g,然后再通过碱石灰(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固体 的混合物),碱石灰增重 8.8 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的最简比为_____

(反思):有同学提出将装置 A 与 B 对调也能测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你______“是 或否”)同意,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东晋名 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_____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 60药性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_____

(2)利用下图甲所示装置净化河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活性炭层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B.此净化水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此装置可以将硬水软化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3)电解一定量的水(如上图乙),当负极端产生 10mL 气体时, 理论上在正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mL。

(4)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 B.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C.水的净化 D.水的电解

(5)下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2℃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 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

t1℃时 60g 物质 a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剂量不变), 少需要加入______g 物质 a 才能重新达到饱和状态。

③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6)若要配制 245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 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_____mL(计算结果

保留一位小数)。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混匀、 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 CO2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_________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 化的视角……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

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

B.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①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_____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

②若方案 B 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实验探究 2)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 CO2 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 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①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丙中曲线______( I 或者 II)表示 CO2 NaOH 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 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曲线 III CO2 NaOH 溶液的反应曲线 IV CO2 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 CO2 NaOH 反应是_____反应(:“吸热”、“放热”)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Na2CO3 溶液与 CO2 也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10g8% NaOH 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 CO2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 NaHCO3则参加反应的 CO2 的体积范围_____(该状况下,CO2 的密度为 2g/L)

(实验探究 4)第四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 1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 250mL 的烧瓶内收集满 CO2 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 装有 85mL 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 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 85mL 的液体(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 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 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①导致曲线 1 CD 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___________。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 况下进一步降低 E 点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曲线 2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曲线 2 与曲线 3 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④对比曲线 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序号)。

A.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

B.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 CO2

C.C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检验 CO2 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E.吸收 CO2 NaOH 溶液较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也可能呈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酚酞溶液______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____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_

【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呈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____

溶液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