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1)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
(问题讨论)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来证明。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若有_______的现象,则说明两者确实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为了进一步确认反应后 的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若出现_________现象则说明氢氧化钠仍有剩余。
(3)用气体压力传感器也可以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图Ⅰ表示的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①从曲线 1 可以看出添加20mL水之后,瓶中压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请解释原因_______;曲线1____(能/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②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升高 U型管左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也会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 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消耗的气体少,压强变化不明显 不能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1)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U型管左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O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能和水反应,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二氧化碳也会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
[问题讨论]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则说明两者确实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为了进一步确认反应后 的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溶液变红色现象则说明氢氧化钠仍有剩余。
(3) ①从曲线 1 可以看出添加20mL水之后,瓶中压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请解释原因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消耗的气体少,压强变化不明显,曲线1 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________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_______。
③向烧杯A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德州有著名的温泉度假村,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治疗关节炎有良好的效能,这里的“钙、镁、钠、硫”指的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请完成完成铅酸电池充电反应的方程式:2PbSO4+2H2OPb+2H2SO4+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 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
C. 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双休日在家小明记录了自己一天丰富的生活。
⑴清晨,小明给自己做了一份营养早餐。
①早餐包括全麦面包、鸡蛋、牛奶和橙子,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_____。
②橙子中富含Vc(C6H8O6),V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
⑵早餐后,小明给花儿浇浇水,施点肥。植物营养液的说明上写着“该营养液富含氮、磷、钾”,这里的氮、磷、钾是指组成物质的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小明和妈妈乘坐电动汽车去参观自来水博物馆、植物生态园。自来水的制水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小明和妈妈乘坐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其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充电桩上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_____(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材料。
②自来水的制水工艺流程图中空缺的一步操作名称是_____。
③在植物生态园,闻到阵阵花香,小明从分子的角度给妈妈解释原因_____。
⑷晚上,小明和妈妈一起做晚饭。
①小明发现煮饭所用的大米为“富硒大米”,查阅资料后发现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硒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相似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②炒菜时小明发现家用燃气灶所用的清洁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________,需要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若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4)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以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图D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贡献重大。化学英文单词为 chemistry,可通过下图键盘的9 个字母键(其他键略去)敲打显示出来。若每个字母键代表一种常见物质,相邻物质可以互相转化,不相邻物质的通过单向转化或互相反应发生关系。已知 E 的俗名叫苏 打,C 是一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气体,I和M反应溶液变蓝色。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如图中“●”表示互相转化,“→”表示单向转化,“-”互相反应)
(1)写出物质化学式:
①E______,②T_____;
(2)M的一种可能用途____;
(3)H和I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
(4)写出E转化成S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B物质溶解度是_____;
(2)t1℃时,将20gA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_____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3)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的B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A>B>C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A的质量比B多
D.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