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李呈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用氨碱法生产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李呈同学做出如下假设:(1)只含有Na2CO3;(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NaHCO3 | Na2CO3 |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I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I为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李呈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①_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的方程式:②___________ |
B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③ 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反思)实验步骤A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毕倭寇同学设了图1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中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李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查装置气密性,将W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产生气泡; Na2CO3+Ca(OH)2═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CO3+CaCl2═CaCO3↓+2NaCl 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被氢氧化钠吸收 装置A中残留的CO2未被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①③②④⑥⑤⑦
【解析】
[查阅资料]:(1)稀盐酸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实验现象Ⅰ中产生了气泡;
(2)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探究]: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稀盐酸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实验反思]:碳酸钠也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实验现象,所以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提出问题2].(1)①反应前装置A中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而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A中没有逸出,而不能全部被吸收,也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为了防止反应前A中的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论并将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实验开始前应该先将气体通过浓氢氧化钠鼓出,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试验,实验结束后应该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鼓出并吸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①③②④⑥⑤⑦.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1)产生气泡;
(2)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方程式: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
B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③滴加稀盐酸 | ④有气泡冒出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实验反思]: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提出问题2].(1)①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被氢氧化钠吸收;
②装置A中残留的CO2未被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2)①③②④⑥⑤⑦.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对比实验(如图):两个体积相同且均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操作:分别向两锥形瓶中滴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现象: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
(3)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A、B、C、D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如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x的值是_____。
(4)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_____(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 蜡烛发生了不充分燃烧
C.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⑴食用加碘盐中加入的物质是碘酸钾(KIO3),该物质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有_______(填元素名称),碘元素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则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烹饪时不宜过早加入食盐是因为碘酸钾受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⑵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 ”表示__(填化学用语);
⑶表示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化学用语)。
⑷NH4Cl溶液与KOH溶液能够反应,其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回答:盐酸与硝酸银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_______(填离子符号)结合生成了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闭合开关后。
(1)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_____。
(2)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_____。
(3)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向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
D.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