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闭合开关后。
(1)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_____。
(2)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_____。
(3)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 大→小→大 Ba(OH)2+H2SO4=BaSO4↓+2H2O
【解析】
(1)由图可见,螺线管中电流由上端流入,右手握住导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下方,即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故标为:
(2)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硫酸减少,而生成的水不导电,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沉淀,溶液的导电性变弱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弹簧秤示数变小,直至两物质恰好反应;再滴加氢氧化钡时,溶液中增加了自由的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导致溶液的导电性又在不断变强,情况与开始的过程正好相反,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为:大→小→大,故填大→小→大。
(3)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Ba(OH)2+H2SO4=BaSO4↓+2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E均为氧化物,B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D、F均为碳酸盐,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化学式:A_____,B_____。
(2)E→A的转化在自然界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来实现。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J分别为大家熟悉的不同纯净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常温下B、D、F、J均为无色气体,J的溶液呈碱性。(反应②、④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
(1)I的化学式为_____,W常用作_____。
(2)反应④条件中的“通电”指的是_____(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李呈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用氨碱法生产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李呈同学做出如下假设:(1)只含有Na2CO3;(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NaHCO3 | Na2CO3 |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I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I为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李呈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①_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的方程式:②___________ |
B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③ 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反思)实验步骤A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毕倭寇同学设了图1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中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李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查装置气密性,将W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
(提出问题)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
(提出猜想)猜想一:混合气体是CO、CO2; 猜想二:混合气体是CO、H2;
猜想三:混合气体是_______; 猜想四:混合气体是CO、H2、CO2。
(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观察现象)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
(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猜想_______不成立;
(2)小华认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小军认为小华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3)小丽认为在A装置前连接如图2三个装置就可以确定气体成分,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g→h,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按小丽改进后的装 置重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_______。则猜想四成立,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指导老师指出小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还存在一处不足,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
(5)碳酸氢钙[Ca(HCO3)2]的水溶液遇热时,碳酸氢钙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将一定质量的Ca(HCO3)2溶液加热使Ca(HCO3)2完全分解,冷却后分离混合物,称得沉淀的质量为10g,所得液体的质量 为185.6g(不考虑CO2的溶解,忽略加热、分离过程中液体的质量损失)。请计算加热前原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一定量的某溶液制取气体,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入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大
C.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越快
D.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装置内最终的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査阅资料】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橾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 ; 铜绣由 元素组成;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 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蓝色. |
【进行实验2】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 .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 | |
实验2 | |||
实验3 | |||
实验4 | 铜生锈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 有红色物质生产 | 无明显现象 |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