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_____塑料(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3)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饮品,以下是豆浆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根据下表回答: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A

质量分数/%

96.0

1.8

0.7

1.1

0.01

0.03

0.0005

0.015

①豆浆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_____

②青少年缺乏_____元素易患有佝偻病。

③在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能供给人体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

④若成年人每天食用90g豆浆,则摄入蛋白质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③或⑤ ①或②或④ 热固性 蛋白质、脂肪、糖类 1.62

【解析】

解:(1)不锈钢属于合金,铜属于金属;聚苯乙烯、塑料、聚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 热固性塑料;

3)①铁属于微量元素;

②佝偻病是因为缺钙引起的;

③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

④成年人每天食用90g豆浆,则摄入蛋白质的质量为:90×1.8%=1.62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同学发现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白色粉末,使面包变得松软。同学们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经调查,市场上有以下3种主要产品。

商品名称

小苏打

食臭粉

混合碱性膨松剂

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

碳酸氢铵

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②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2NH3+H2SO4=NH42SO4

(实验准备)同学们选用下列实验装置,经组合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实验1

选用ABC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生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2

选用A_____E

E中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

NH3生成

(实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该粉末的主要成分为食臭粉,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确定该粉末为食臭粉。为进一步确认其组成及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装置

数据记录

实验结论

实验3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选用ABD

装置D增重ag

该粉末为混合碱性膨松剂

实验4

测定生成NH3的质量

选用ADB

装置B增重1.7g

1)实验3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3中测得装置D增重ag,则a>_____g

3)若测得a92.4,该碱性膨松剂中NaHCO3NH4HCO3的质量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aCO3CaO的混合粉末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5.6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A.0.32gB.0.4gC.0.44gD.0.5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金属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也可能含有铁

B.滤渣质量可能等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滤液一定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 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 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列生活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填字母代号)

2)不锈钢锅的组成元素之一碳属于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对铁制品的防锈除了制成不锈钢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3)围巾上的油渍可以用洗衣液清洗。该过程中洗衣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塑料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请说出防止白色污染的方法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

(2)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_______;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________

【实验反思】

(3)写出Mg与NH4C1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2)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点)。

3)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C,由此可知氨气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写出一点)。

4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填序号)。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生石灰

5)小雯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水变_____(填一种颜色)。

6)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Ⅰ写出甲的化学式_____

Ⅱ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丙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丙能与①中的丙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和仪器。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操作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再添加药品;若选择装置C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用玻璃片_____(选填磨砂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装置B制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若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bc

:小亮和小华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己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1)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华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9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2)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

(反思交流)小华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取出(实验探究2)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2)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Y,若X_____Y(“>”“=”“<”),则她的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